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6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鑑心錄 》

[複製鏈接]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5 23:26: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鑑心錄 》

鑑心錄(一)
1.【原文】
恩不論多寡,當厄的壺漿,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淺深,傷心的杯羹,召亡國之禍。
【譯文】
恩惠不論多寡,給人度過困厄的一壺漿飯,可以得到獻身之士。怨恨不在淺深,使人傷心的一杯肉羹,可以導致亡國之禍。

2. 【原文】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羶存而蚋還集。
【譯文】
心空事自空,好像根拔而野草不再生;逃避世事不逃避名聲,好像腥羶依然存在仍舊招來蚊蠅。

3.【原文】
甘人之語多,不論其是非;激人之語多,不顧其利害。
【譯文】
說人好話太多,就不考慮他真正的好壞;過激的話太多,就顧及不到利害得失。

4. 【原文】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
【譯文】
貪圖錢財的人,儘管富有,但是精神貧乏;知足常樂的人,儘管貧窮,但是精神充實。
身居高位的人,外表瀟灑安逸,實則精神疲勞;地位低下的人,身體勞苦不堪,但精神安逸舒暢。

5. 【原文】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譯文】
對待富貴之人,有禮貌不難而難於事事得體;對待貧賤的人,有恩惠不難而難於處處有禮。

6. 【原文】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譯文】
安詳穩重是處事第一法則,謙虛退讓是保身第一法則,涵養寬容是待人第一法則,瀟灑超脫是養心第一法則。

7. 【原文】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隨方逐圓之妙,便宜在一 「耐」字。
【譯文】
拖泥帶水,反受其累,病根在一個「戀」字;隨方逐圓,處事自如,奧秘在一個「耐」字。

8. 【原文】
神人之言微,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譯文】
神人的話深奧,聖人的話簡約,賢人的話明了,眾人的話繁多,小人的話狂妄。

9. 【原文】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
【譯文】
有時,因為一句話而損傷天地之和順,因為一件事而釀成殺身之大禍。
所以,遇事切須謹慎。

10. 【原文】
氣收自覺怒平,神斂自覺言簡,容人自覺味和,守靜自覺天寧。
【譯文】
收斂怒氣,自然覺得心平氣和;凝聚精神,自然覺得言辭簡約;寬容別人,自然覺得意味和諧;保持心靜,自然覺得一切安寧。

11.【原文】
諱貧者死於貧,勝心使之也;諱病者死於病,畏心蔽之也;諱愚者死於愚,痴心覆之也。
【譯文】
忌諱貧困的人最終死於貧困,是因被好勝之心所驅使;忌諱疾病的人最終死於疾病,是因被畏懼之心所矇蔽;忌諱愚蠢的人最終死於愚蠢,是因被痴枉之心所遮掩。

12.【原文】
明識紅樓,為無冢之丘壟,迷來認作捨身岩。
真知舞衣,為暗動之兵戈,快去暫同試劍石。
【譯文】
明明知道紅樓妓院好似沒有墳墓的墓地,迷惑時卻認作捨身求歡的場所。
明明知道舞女衣袖好似暗中攢動的兵刃,卻要追求片刻歡愉把自己當作試劍石。

13.【原文】
世人皆醒時作濁事,安得睡時有清身?若欲睡時得清身,須於醒時有清意。
【譯文】
世人都在清醒時,作一些糊塗事,睡時怎能求得自身清白?若打算睡時求得自身清白,必須在清醒時有清白的念頭。

14.【原文】
兩刃相迎俱傷,兩強相敵俱敗。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譯文】
兩件兵刃相迎,都要損傷;兩人強手相敵,都將敗亡。
我不害人,人就不害我。人所以害我,是因為我害人。

15.【原文】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眾;休誇我能勝人,勝如我者更多。
【譯文】
不要埋怨我不如人,不如我的人很多;不要誇獎我比人強,比我強的人更多。

16.【原文】
身要嚴重,意要閒定,色要溫雅,氣要和平,語要簡徐,心要光明,量要闊大,志要果毅,機要縝密,事要妥當。
【譯文】
儀態要嚴肅莊重,思想要悠閒安定,表情要溫文爾雅,氣色要平和近人,說話要簡明徐緩,內心要光明磊落,度量要寬宏闊大,意志要果斷堅毅,謀劃要細緻周密,處事

要妥善適當。

17.【原文】
效野非葬人之處,樓台是為丘墓;邊塞非殺人之場,歌舞是為刀兵。
試觀羅綺紛紛,何異旌旗密密;聽管弦冗冗,何異松柏蕭蕭。
葬王侯之骨,能消幾處樓台;落壯士之頭,經得幾翻歌舞。
達者統為一觀,愚人指為兩地。
【譯文】
城郊野地不是埋葬人的地方,歌舞樓台才是真正的墓場;邊關要塞不是殺人的戰場,狂歌亂舞才是刀槍劍戟。
試看,綢綾紛紛,袖帶飄飄,和密集的旌旗有何不同?試聽,樂音陣陣,管弦聲聲,和蕭瑟的松濤有何差別?
埋葬王侯將相的白骨,消得了幾處樓台;英雄壯士人頭落地,經得住幾翻歌舞。
通達的人把這看成一碼子事,愚笨的人把這看成兩種地方。


鑑心錄(二)
1.【原文】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
責備別人的過錯不可過於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承受。
教誨別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是否能做到。

2.【原文】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譯文】
盡心盡力做事本是一種好的品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致心力憔悴,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本是一種高尚情操,但如過分清心寡慾,

就對社會人生少有貢獻。

3. 【原文】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譯文】
人情冷暖變化無常,人生道路崎嶇不平。
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必須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當你事業一帆風順時,要有禮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4.【原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譯文】
要制服外在的邪惡,必先制伏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心的邪惡降服之後自然安穩不動,那麼一切外在的邪惡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來的橫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動的情緒;自己的情緒控制以後自然不會心浮氣躁,那麼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5.【原文】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受病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
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譯文】
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見;腎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
病雖生在看不見的內臟,但症狀卻發作於能見的地方。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沒有過錯,必須從看不見的細微處下慎獨功夫。

6. 【原文】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
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譯文】
如果家人犯了什麼過錯,不可隨便大發脾氣,更不可以冷漠的態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過錯不好直說,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無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時機再殷殷勸告。
因為諄諄善誘,就像春風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曖流一般能融化凍如石塊的嚴冰。
充滿和氣的家庭才是模範家庭。

7.【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譯文】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圍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針灸醫藥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敦品勵行,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順境中,那就等於在你面前擺滿了刀槍利器,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傷害,走向失敗之途。

8. 【原文】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譯文】
不要輕易責難他人所犯的小過,也不要隨便揭發他人生活中的隱私,更不要對他人以往的錯處耿耿於懷。
這三大做人的原則,不但可以培養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災禍。

9. 【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譯文】
用人要寬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為你效力的人也會設法離去。
交友要選擇,而不可太氾濫,那此善於逢迎獻媚的人就會設法接近。

10. 【原文】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譯文】
在動亂局勢中,要把握自己,站穩立場,才不致於被狂濤巨浪所吞噬。
處身於姿色豔麗中,要眼光遼闊,把持情感,才不致於被美色所迷惑。
當事情發展危險時,要急流勇退,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11.【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則怨尤自清。
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譯文】
事業不順而身處逆境時,就應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這樣就不會怨天尤人了。
事業如意而精神鬆懈時,就應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強的人,這樣就自然振奮起來。

12. 【原文】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譯文】
不要在高興時,不加考慮,隨便對人許諾;不要在醉酒時,不加控制,不要在疲勞時,放任疏懶,做事有始無終。

13.【原文】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路。
【譯文】
嘴是心的門戶,如果門戶防守不嚴,家中機密就會全部洩露。
意志是心的腿腳,如果意志不堅,就會搖擺不定走上邪路。

14.【原文】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譯文】
對待別人要寬厚,當別人犯過錯時,要像他沒犯過錯一樣原諒他,這樣才能使他心平氣和地改正過錯。
要求自己要嚴格,應在自己無過錯時,設法找出自己的過錯,如此才能使自己德業進步。

15.【原文】
色慾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
如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譯文】
當性慾烈火般燃燒時,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慾火立刻變成一堆冷灰。
當功名利祿蜂蜜般甘美時,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會味同嚼蠟。
所以一個人要經常想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惡之念而增長德業之心。

16.【原文】
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但以形氣用事。
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非自暢其生意也。
【譯文】
人之常情,聽到黃鶯婉轉就高興,聽到青蛙呱呱就討厭;看到花卉就想栽培,看到雜草就想剷除。
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喜怒愛憎來判除。
其實按照生物的天性來說,黃鶯悅耳也好,青蛙煩人也好,都是在抒發它們的情緒;不論花朵的綻放,也不論雜草的生長,何嘗不是在舒展它們的生機呢?

17.【原文】
發落齒疏,任幻形之凋謝;鳥吟花開,識自性之真如。
【譯文】
人到老年,頭髮牙齒逐漸稀落,這都是自然現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傷。
從小鳥的歌唱和鮮花的盛開,來體認永恆不變的本性,才是最豁達的人生觀。

18.【原文】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譯文】
一個內心充滿慾望的人,能使平靜的心湖掀起洶湧波濤,即使住進深山老林也無法平息。
一個內心毫無慾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會感到涼爽,甚至住在鬧市也不會覺得喧囂。

19.【原文】
古德云:「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
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譯文】
古代有一位高僧說:「竹影在台階上掠過,可地上的塵土並沒有飛動;月輪越過池水,可水面上卻沒留下痕跡。」
儒家一位學者說:「不論水流如何急湍,只要心情寧靜,就聽不到水聲;花瓣雖然紛紛謝落,只要心情悠閒就不會受到干擾。」
如能抱這種態度待人接物,那麼身心該有多麼自由自在。

20.【原文】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譯文】
對於一切榮光和屈辱都無動於衷,永遠用安靜的心情欣賞庭院中花開花落。
對於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關心,冷眼觀看天上浮雲隨風聚散。

21.【原文】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譯文】
隱伏很久的鳥,一旦飛起必能飛得很高;一棵早開的花木,敗落時凋謝得很快。
只要明白這種道理,既可以免除懷才不遇的憂慮,也可以消解急於事功的念頭。

22.【原文】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後念不迎。
但將現在的隨緣打發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譯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做到心中沒有雜念,可是始終作不到。
其實只要使以前的念頭不存心中,未來的事情不去憂慮,把握現實將目前的事情做好,自然使雜念慢慢消除。

23.【原文】
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悟吾靜體。
操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譯文】
當意志還不堅定,尚無把握之時,應遠離物慾環境,以不見物慾誘惑,不使人心迷亂,這樣才能領悟純潔的本色。
當意志堅定、可以自我控制之時,就多跟各種環境接觸,即使看到物質誘惑,也不會使心迷亂,藉以培養自己圓熟質樸的靈性。

24.【原文】
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
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譯文】
佛家主張凡事都要順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強;儒家主張都要謹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貪。
這「隨緣」、「素位」四字是為人處事的秘訣,像飄浮的氣球是渡過人生之海的工具。
人生的路途遙遠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求盡善盡美,必會引起很多憂愁煩惱;如果凡事都能安於現狀,到處都有悠然自得的樂趣。


鑑心錄(三)
1.【原文】
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
【譯文】
收斂一個慾念,就會帶來眾多善行;放縱一個慾念,各種邪惡就會趁虛而入。

2. 【原文】
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譯文】
作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關懷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體。
最不好的是雖然照料父母的身體但並不體諒其心意,更壞的是只講空話而沒有照料父母的行為。

3.【原文】
人心喜則志意暢達,飲食多進而不傷,血氣沖和而不郁,自然無病而體充身健,安得不壽?
故孝子之於親也,終日干干,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頭。自家既不惹起,外觸又極防閒,無論貧富、貴賤、常變、順逆,只是以悅親為主。蓋「悅」之一字,乃事親

第一傳心口訣也。
即不幸而親有過,亦須在悅字上用工夫,幾諫積誠,耐煩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諍以甚其過,暴棄以增其怒,不悅莫大焉,故曰不順乎天不可以為子。
【譯文】
人心裡高興,情緒就暢快,食慾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於傷身,血氣能通和而不會抑鬱,身體健康而不會生病,怎麼會不長壽呢?
所以孝子對於雙親要時刻加以注意,怕有絲毫不快之事煩擾父母。自己不觸犯雙親,又預防外界影響,無論貧富、貴賤及變動之時、逆順之境,都應令雙親歡喜為第一。

使父母歡喜,是侍奉他們的第一秘訣。
即使父母有些過失,也應該在「悅」字上下功夫,在令他們歡喜的前提下想辦法。誠摯勸諫,不厭其煩,認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過而增加過失,脾氣暴躁而使其惱怒,就會使之受到極大的傷害。
因此可以說,不順從雙親,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4.【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譯文】
放寬心胸,容納天下事物;謙虛謹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靜氣,分析天下事情;潛心鑽研,縱觀天下事理;堅定信念,應付天下變化。

5.【原文】
己無才而不讓能,甚則害之;己為惡而惡人之為善,甚則誣之;己貧賤而惡人之富貴,甚則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譯文】
自己沒有才能又不肯讓賢,甚至對人進行迫害;自己做惡卻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對人進行誣陷;自己貧賤而眼紅別人富貴,甚至對人進行傾詐。
這三種妒忌,是人的極大恥辱。

6.【原文】
攻我之過者,未必皆無過之人也。苛求無過之人攻我,則終身不得聞過矣。
我當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過無過何暇計哉!
【譯文】
指責自己過失的人,未必都是沒有過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沒有過失的人才能指責自己,那麼恐怕一生也不會聽到對自己的指責了。
應當感到別人指責自己是對自己有益的,哪有時間計較對方有沒有過錯呢!

7. 【原文】
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責以善,又當自盡長善救失之道。
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見聽,我亦且有過焉,何以責人?
【譯文】
勸人為善也要看那個人的情況如何,如果那個人可以相勸,則以善言相勸,相勸時也要注意採取適當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處,不要盡數過失,不要發生口角,不要過於直率,不要講得太深,不要囉嗦嘮叨。如果違反上述六條,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勸人為善的方法。
對方不接受你的勸告,說明自己也有過錯,這樣又怎能責勸別人呢?

8.【原文】
處毀譽要有識有量。今之學者,盡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是識不定;聞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惡在我,毀譽於我無分毫相

干。
【譯文】
對待詆毀和讚譽,應有自己的見識和度量。
今天的學者,有的是向上的,見到世上的榮譽就趨附,見到世上的詆毀就躲避,這是因為沒有堅定的見識;聽到他人讚譽就高興,聽到他人詆毀就憤怒,這是因為度量太

小。
其實真正的仁善與邪惡全在自己,他人的詆毀讚譽與自己毫不相干。

9.【原文】
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責也,尚有所不堪,而況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此語不止全交,亦可養氣。
【譯文】
指責他人應該含蓄,切忌把人說得一無是處;應該委婉,不應過於直截了當;應該含糊,不應過於認真。
現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間的指責,還有不堪忍受的,更何況他人呢?
孔子說:「忠告應該善於說出,不可以時應該立刻停止。」
按照這句話去做,不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氣質。

10.【原文】
你說底是我便從,我不是從你,我自是從,何私之有?你說底不是我便不從,不是不從你,我自不從不是,何嫌之有?
【譯文】
你說的正確我便聽從,我不是聽從你,而是聽從真理,這其中又有什麼私念呢?
你說的不對,我就不會聽從,我不是不聽從你,而是不聽從不對的道理,這其中又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11.【原文】
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
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譯文】
卑幼的人有過失,在責備的時候應該慎重:
眾人面前不責備,慚愧後悔不責備,夜晚不責備,吃飯不責備,正在歡慶時不責備,正在憂傷時不責備,正在患病時不責備。

12.【原文】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非勉強於事勢,則束縛於體面。
善體人者要在識其難言之情,而不使其為言與事所苦。
此聖人之所以感人心,而人樂為之死也。
【譯文】
人的情感,有的表面上是這樣,而其本意並非是這樣;有的事實已經如此,而其意願並非如此。其中的原因不是被時勢所勉強,就是被體面所束縛。
善於體諒他人者應該想到他人難言之情,從而不被他人的表面言談和已有事實所困擾。
這就是聖人所以能感動人心,而他人樂於為其犧牲緣故。

13.【原文】
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豈不在人!
【譯文】
所謂人事,就是說事情由人而生的。那麼清心省事,不是也在於人麼?

14.【原文】
目中有花,則視萬物皆妄見也;耳中有聲,則聽萬物皆妄聞也。心中有物,則處萬物皆妄意也。
是故此心貴虛。
【譯文】
眼中有了塵物,看到的一切就會是虛幻的;耳有自鳴的毛病,聽到的就會不真實。心中有了某種念頭,感到的都會受其影響。
基於這個緣故,心境最可貴的是虛無。

15. 【原文】
奮始怠終,修業之賊也;緩前急後,應事之賊也;躁心浮氣,畜德之賊也;疾言厲色,處眾之賊也。
【譯文】
有始無終,是修業的大敵;前緩後急,是做事的大敵;心浮氣躁,是養性的大敵;疾言厲色,是處世的大敵。

16. 【原文】
居官有五要:休錯問一件事,休屈打一個人,休妄費一分財,休輕勞一夫力,休苟取一文錢。
【譯文】
做官有五個要求:不要錯問一件事,不要屈打一個人,不要浪費一分財,不要輕使一民力,不要貪圖一文錢。

17.【原文】
進言有四難:審人、審己、審事、審時,一有未審,事必不濟。
【譯文】
提出建議有四大困難:審度他人、審度自己、審度事理、審度時機。一有審度不周之處,事情就一定不會成功。

18.【原文】
善處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失?
不惟帝王為然,雖二人同行,亦離此道不得。
【譯文】
善於處世的人,應該順應人的自然感情。得到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麼不能得到呢?失去人的自然感情,又有什麼不會失去呢?
不僅帝王這樣,就是兩個人同行,也不能違背這個道理。

19.【原文】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譯文】
明知有的事應該改變但不得不因循,這就要靠善於補救。
明知有的人應該黜退但不得不延用,這就要靠善於駕馭。

20. 【原文】
每日點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慾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知此。
【譯文】
每天都要檢點自己,看看各種念頭是從德性、氣質、習識或是物慾上發生出來的。這樣反省,時間久了,就能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剛開始修身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21. 【原文】
吾常望人甚厚,自治甚疏,只在口吻上做工夫,如何要得長進。
【譯文】
我們常常對別人的要求很高,而對自己的要求很低,只在口頭上說來說去,這樣怎會有所長進呢?

22.【原文】
世之治亂,國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個我也作用。
只無我了,便是天清地寧、民安物阜世界。
【譯文】
天下的治與亂,國家的存與亡,百姓的生與死,都在於「我心」的問題。
只要沒有自我之心,整個世界就會天清地寧、民安物豐。

23.【原文】
仁厚、刻薄,是修養關;行止、語默,是禍福關;勤惰、儉奢,是成敗關;飲食、男女,是死生關。
【譯文】
仁厚與刻薄,是修養的關鍵;行與止、言談與沉默,是禍福的關鍵;勤勞與懶惰、簡樸與奢侈,是成敗的關鍵;飲食、男女,是生死的關鍵。

24.【原文】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
【譯文】
作本色人,說真心話,做合乎情理的事。

25.【原文】
士大夫殃及子孫者有十:
一曰優免太侈;二曰侵奪太多;三曰請託滅公;四曰恃勢凌人;五曰困累鄉黨;六曰結權貴損國病人;七曰盜上剝下,以實私橐;八曰簧鼓邪說,擾亂國是;九曰樹黨報

復,陰中善人;十曰引用邪暱,虐民病國。
【譯文】
做官的人會在以下十個方面給子孫帶來禍害:
1、驕奢淫佚;2、強取豪奪;3、以公循私;4、恃勢凌人;5、困累鄉黨;6、巴結權貴,損害國家、危害民眾;7、欺上瞞下,損公肥私;8、用異端邪說擾亂國事;9、
結黨營私,任人唯親;10、重用邪暱之人,欺壓百姓,危害國家。

26.【原文】
人生天地間,要做有益於世底人,縱沒這心腸、這本事,也休作有損於世底人。
【譯文】
人生在世,就要做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縱然沒有這種志向和本事,也不要做有損於社會的人。

27. 【原文】
過寬殺人,過美殺身,是以君子不縱民情以全之也,不盈己欲以生之也。
【譯文】
過於寬容他人,等於殺害他人;過於美飾自己,等於殺害自身。
所以君子不放縱民情以為保全,不放縱自己的慾望,以為養生。

28.【原文】
處人,處己,處事,都要有餘,無餘便無救性,這裡甚難言。
【譯文】
對人,對己,對事,都要留有餘地,沒有餘地就無法補救,這其中的道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29.【原文】
飯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想就說,事休不思就做。
【譯文】
飯不要不嚼就咽,路不要不看就走,人不要不加選擇就交往,話不要不想就說,事不要不思慮就做。

30. 【原文】
聖人掀天揭地事業只管做,只是不費力;除害去惡只管做,只是不動氣;蹈險投艱只管做,只是不動心。
【譯文】
對於驚天動地的事,聖人只管去做,只是不費力;對於除害去惡的事,聖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動氣;對於赴湯蹈火的事,聖人只管去做,只是不動心。

31. 【原文】
養定者,上交則恭而不追,下交則泰而不忽,處親則愛而不狎,處疏則真而不厭。
【譯文】
有良好的修養的人,與上司交往時恭敬而不窘迫,與下屬交往時泰然而不疏忽,與親友相處時恩愛而不狎褻,與常人相處時真切而不厭煩。

32.【原文】
任有七難:
繁任,要提綱挈領,宜綜核之才;重任,要審謀獨斷,宜鎮靜之才;急任,要觀變會通,宜明敏之才:密任,要藏機相可,宜周慎之才;獨任,要擔當執持,宜剛毅之才
;兼任,要任賢取善,宜博大之才;疑任,要內明外朗,宜駕馭之才。
【譯文】
任用人才有七難:
繁多的任務,要提綱挈領,宜用有綜合能力的人才;重要的任務,要審謀獨斷,宜用性格沉穩的人才;急迫的任務,要觀變會通,宜用明智敏捷的人才;秘密的任務,要
保守機密,宜用周密慎重的人才;單獨的任務,要獨當一面,宜用剛毅英勇之才;多項的任務,要任賢善聽,宜用心胸博大的人才;疑難的任務,要光明磊落,宜用容易
駕馭的人才。

33. 【原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也;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也。
【譯文】
凡是受外界影響而改變本心的人,都是因為內心修養不夠;凡是被邪惡所戰勝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正氣不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6 09:04 , Processed in 0.015520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