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beta.org/data/cbeta/budaword1.htm
* 資料 (3) ~~~
中文佛经之难懂和憋扭劲,就跟中文的基督教圣经一般。这也难怪,两个宗教都是外来的。全仗著顶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到异域学习完全陌生的语言和文字,然後再把异域的哲学翻译成自己的文字,或者把自己的宗教和思想翻译成异国的文字。能翻译成这个模样就已经是大功德了。
这些时候裏,我接触了一些西洋人研究东方历史和宗教的书籍。在印度宗教的书裏,这些西洋学者把一些名词的古代梵语,巴里语,和桑丝克力语的发音都用拉丁字母拼出来了。对我辈後学裨益甚大。
逐字检查之下,发现了释迦的大弟子舍利弗(又叫著舍利子)的梵语发音是 Sariputa 和 Saributa 。如果「弗」的古音是唸作「 pu 」或者「 bu 」的,那麽「 佛 」的古音或许也是「 pu 」或者「 bu 」了。如此, Buddha 这个字就可以顺利地音译成古音的「佛 (卜午切,音「不」,bu)陀 」了。
古籍裏的「婆陀」,「菩陀」,和「佛陀」的梵语名字的发音就全是 Buddha 这个字了。至於许多佛教书籍裏说的「普门」和「菩门」,其实就是「佛(音菩,普,或不)门 」。 明白了,就不难了。
闽南语裏保存了许多古老的中原语音。用现代的国语,普通话,唸某些唐诗会让人觉得平仄不对了。若用闽南语唸,则没有这个毛病。
为此,我请了几位台湾乡亲用闽南话说「吃素拜佛」这四个字。台湾中南部的朋友说的是「甲菜拜不」的语音。 台湾北部的朋友们则说「甲菜拜夫」。我终於在台湾中南部的闽南语裏找到了正宗的「佛(卜午切,音不, bu)」字了。
日本人在唐朝到中国学习。至今,他们建造的寺庙还是依照唐制。现在他们仍旧把佛陀唸成 Buddha,把佛教唸成 Bukkyou。把他们对「佛」字的发音和梵语的发音相比较,可谓一千年不变了。这些事实都支持我认为「佛」字在唐朝的发音是卜午切,音「不」,音 bu 的说法。
至於「佛」字在中国是什麽时候从唸「不」的音转变成唸「弗」的音就难考證了。但是今日江浙一带的方言还是把「不」字唸成「弗」音, 这是事实。
闽南语裏的「丘」姓,唸作 ku,克悟切。梵语裏的和尚(比丘)发音为 bhikkhus。而日语的「比丘」这个词的发音是 biku。 梵语裏的尼姑(比丘尼)发音为 bhikkhuni。而日语的「比丘尼」这个词的发音是 bikuni。综合这些资料,我认为唐朝古音裏,「丘」字是唸 ku 的,克悟切。
能为「佛」字正音也算是一桩小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