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3544|回復: 5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教育制度不能改善?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
發表於 2014-7-23 10:09:0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20-5-21 10:00 編輯

教育局 (香港)
現任局長為吳克儉,副局長為楊潤雄,政治助理為施俊輝,常任秘書長為謝凌潔貞。

歷史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更名為教育統籌局(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處撥歸經濟局,並改名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併」,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併,成為新的教育統籌局。

2007年7月1日,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而過往由教統局負責有關人力的政策,現由勞工及福利局負責。

1997年後歷任首長

•        教育統籌司(亦稱為教育及人力統籌司)
o        王永平(1995年8月-1997年6月30日)

•        教育統籌局局長
o        王永平 (1997年7月1日-2000年7月2日)
o        羅范椒芬(2000年7月3日-2002年6月30日)
o        李國章 (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

•        教育局局長
o        孫明揚 (2007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o        吳克儉 (2012年7月1日—)

•        教育局副局長
o        陳維安 (2008年7月24日—2012年6月30日)
o        楊潤雄 (2012年11月5日—)

•        教育署署長
o        余黎青萍(1996年-1998年)
o        羅范椒芬(1998年-2000年)
o        張建宗 (2000年-2002年)
o        李慶煇 (2002年-2003年)

•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
o        羅范椒芬(2002年7月-2006年10月)
o        黃鴻超(2006年10月31日—2007年6月30日)

•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o        黃鴻超(2007年7月1日—2012年10月22日)
o        謝凌潔貞(2010年12月13日—)

註:1980年代,教育司署架構改組後,「教育司」的英文職銜為「Secretary for Education」,「教育署署長」的英文職銜則為「Director of Education」。後來,「教育司」改稱為「教育統籌司」(又稱為「教育及人力統籌司」),英文職銜為「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Manpower」。香港回歸後,原有「教育統籌司」的中文職銜改為「教育統籌局局長」,英文職銜保持不變 。2003年,「教育署署長」一職被廢除,其職能由「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英语: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Manpower)接手。2007年,「教育統籌局局長」改稱「教育局局長」(英语:Secretary for Education);「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改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英语: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委任陳維安為首任「教育局副局長」(英语:Under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1#
發表於 2020-5-21 09:59:38 |只看該作者

香港教育制度不能改善?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8hLX8zrS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0#
發表於 2020-3-16 19:14:42 |只看該作者

中國藝術文學大倒退 一次文革趕絕幾代人(D100 瘋中三子)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5-ZAh_ZQ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9#
發表於 2015-8-10 21:12:12 |只看該作者
lenlan 發表於 2015-8-10 00:40
thank you for sharing, 無上一排, 仲以為你無貼文添, 原來在第三版先搵到.

最近工作很忙,所以小了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主題

1

好友

191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48#
發表於 2015-8-10 00:40:29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for sharing, 無上一排, 仲以為你無貼文添, 原來在第三版先搵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7#
發表於 2015-7-20 12:26:14 |只看該作者
中國教育  文: 李純恩
  
深圳朋友的兒子初中升高中,升本校的分數差了十幾分。她兒子讀的是重點中學,升不到本校,就要去外面讀普通學校了。做媽的當然很着急,去找朋友問──這也是大陸常態,有什麼事,不先想着循正常途徑去了解,反而第一時間去「托人」。托人,也就是走後門,看看有什麼辦法把事情擺平。

結果,她得到信息是:花錢買分。考試成績分數不夠,跟學校買分,如今的價格,大約是一萬人民幣一分,她兒子差十幾分,就得花十幾萬。這筆錢落在誰手裏呢?這就不要問了。

另外一個朋友,也因為這種事情去托人,她托的是兒子的班主任,她跟班主任是同鄉,平時還一起喝喝茶逛逛街,以為關係不錯,就去托她想辦法。第二天班主任來了,開口就說昨晚跟教育局的人吃飯,幫她問了兒子的事,雖然沒問出什麼結果,但吃飯吃了一千多塊錢,要朋友報銷。這就是中國今日「教育工作者」的價值觀,什麼都講錢。所以看到什麼班主任因為在教師節收不到名牌手袋而在課堂上大罵學生沒良心的事情,也不用奇怪了。

「教育工作者」如此,學生又如何呢?有一個朋友跟外甥聊天,那小子在讀大學,但他坦言不喜歡讀書,阿姨問他你不讀書,以後怎麼畢業?那小子面不改色說,買張文憑不就成了?由此你也可以明白,為什麼美國的大學裏,一年可以趕走兩千個中國「留學生」。

這也是今日中國教育實況,一個國家的教育沉淪到這個地步,這個國家還有得救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6#
發表於 2015-3-26 18:17:34 |只看該作者
誠實比讀書重要 文: 關麗珊

近年的中文科課程和考試經常將整篇文章變成零碎句子,然後要學生猜度每句意義,別說學生讀到煩厭,連我都不肯定正確答案。公開試卷常問作者意思,無論學生怎答都可能錯,因為出試題的人也是猜測的。傳媒拿標準答案去問不同作者,幾個作者都說沒有那想法,這樣的課程只會令學生討厭中文。

最近建議寫作班學生帶本課外書回來跟同學介紹,不少學生從圖書館借來勵志書,或學校教師幾十年來推介的某些書籍,他們知道這類書一定符合要求,卻無法說出內容。我問學生可有看過自己帶來的書,學生說沒有。我讚學生誠實,誠實比讀書重要,當然,我們可以讀得書多又誠實的。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和教協舉辦的閱讀活動全部沒有我的名字,他們操控大部分學童的閱讀選擇。學生沒興趣看又要假裝看過學校推廣的課外書,寫讀書報告就是抄下書名和序,或上網找來一抄,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討厭讀課外書。

我無法讓全部學生愛上閱讀和寫作,只能寫好自己的書,希望學生記得有人教過他們誠實和信任,讀書考試並非為了成為虛偽自私的人。我們先做好人,然後才做廣泛閱讀的好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5#
發表於 2015-3-22 14:30:40 |只看該作者
退休校長: 上國情課對教師不公  



港區人大代表兼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月中提出準教師入職前必須先上一個月國情課。退休後在學界仍有聲望的中學校長會義務總幹事黃謂儒(圖),批評建議對教師不信任和不公平,反問香港有哪一個職業有同類要求,指新入職教師首重了解學生和學校,「比成效仍未見邊際的內地國情教育來得重要」。

應珍惜獨立思考
黃謂儒昨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談及有份參與佔中的年輕人會怎樣走未來的路,與當政者的關係如何修補,「或者『解鈴還須繫鈴人』,執政者要諗諗點樣做」。他為教師被指煽動學生上街感到受冤,「問題嘅真正起因不但將被湮沒,深層次嘅矛盾更難得到解決」。

他說曾帶學生回內地扶貧建校,「我見到你哋喺探訪窮困家庭時嘅兩眶眼淚,你哋真係唔愛國家?話你對國情認知不足或唔愛國家都唔係事實」。他之後批評羅范的建議,「若真係再突然加多一個內地培訓,心入面係萬般不願。我相信唔係因為你唔想回國,而係建議背後所隱含嘅不信任、不公平」。

黃謂儒退休前為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校長,一月在報章撰文,反駁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指摘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鼓吹港獨,認為應珍惜孩子的獨立思考、創意,「探討唔同國家體制,無論施政者係咪認同,無論是對是錯,又何須視如洪水猛獸?又係咪必須喺施政報告中加以公開鞭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4#
發表於 2015-3-19 19:54:18 |只看該作者
愛從來不靠洗腦  文: 余若薇

上周本欄談及政府有意透過干預大學的學術自由,整頓大學教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控制。過去一周又有連串事件,顯示政府同樣有意將中小學生洗腦。

首先是有報章報道,著名小學嘉諾撒聖心下午校要求學生學習內地愛國兒歌《中國是我家》。校長周志堅辯稱播放該首歌曲的短片,只是讓學生認識故宮、兵馬俑等的動畫,學生不必跟著唱。這解釋極其牽強,網上可供使用、更高質素的相關影象俯拾即是,何必用這首只有4句歌詞,重複10次「中國是媽媽」、「中國是我家」及「中國我愛她」的歌曲?目的當然是要學生跟著唱,難怪有家長投訴女兒回家表示中國和媽媽兩個都是自己的母親,為之氣結。最終學校決定停播《中國是我家》,但已弄得兩派家長劍拔弩張,得不償失。

與此同時,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建議,當局應強制準教師到內地大學讀一個月國情課,作為入職條件。最可笑是她提到中西方文化差異,不少家長到外地接受教育,抗拒中國,但沒提到自己的兩名兒子都是中學已到外國留學,做人講一套,做一套,太過虛偽。她否認「洗腦」,但提到規定師生北上學習國情,是給他們一個「思想框架」。何謂「思想框架」﹖當年牛頓有「思想框架」,就不會發現地心吸力。國情「框架」大概是報喜不報憂,思想言論審查,二十一世紀講這一套,匪夷所思,貽笑大方。

周一的《明報》報道,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透露,教育部與特區政府準備合作在港推動國情教育,內地各部門也大力組織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這些活動有章程列明「學習共產主義」的共青團過問和參與,這方法真可令民心回歸?

香港青少年不是對國情沒有了解。他們到內地旅遊,一過境就會發現自己上不到Facebook和不少網站;身邊同學可能只是替學民思潮做過一、兩次義工,就已不准入境。這些限制言論、資訊和集會結社自由的親身體驗,並不是任何歌功頌德式的國情教育能扭轉的。一位與中國關係良好的美國學者沈大偉(Shambaugh)預言共產黨政權正步入殘局,最大原因正是一個強勢的習主席,強迫不會產生真愛,只會導致更大的反抗,為何這麼顯淺的道理都不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3#
發表於 2015-3-18 04:44:25 |只看該作者
CarmenNg 發表於 2015-3-17 21:34
民望最高變教師剋星 葉建源揭羅范變臉前因後果   

行政會議成員兼港區人大羅范椒芬日前建議,在教師教育 ...


相由心生!「飯焦」的樣貌本來已不美,其面容甚至變得愈來愈扭曲怪誕;

若她的思路繼續歪倒下去,為求權位而不擇手段的話,不難變「妖怪」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42#
發表於 2015-3-17 21:34:44 |只看該作者
民望最高變教師剋星 葉建源揭羅范變臉前因後果   

行政會議成員兼港區人大羅范椒芬日前建議,在教師教育中加入國情教育,如要求教師到內地上一個月國情課,引起教育界譁然。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接受《壹錘定音》訪問時,揭露羅范從一位民望高企的官員變成教師剋星的前因後果。

葉建源憶述,1998年羅范從運輸署署長轉任教育署署長時,在一眾公務員中民望最高:「佢做嘢好落力,對人都好謙虛。」然而到2001年左右,葉稱羅范自覺掌握香港教育狀況,變得未必願聽其他人意見,常跟他人說「你的想法不對」,把自己一套強行加諸別人身上,變得剛愎自用。

後來董建華推行三司十二局及高官問責制,身為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的羅范與局長李國章一起推動教育改革,當時不少教師反對;在教育學院擔任講師的葉建源2006年於報章撰文批評教改,羅范致電時任教育學院教授莫慕貞,要求她「炒咗」葉建源,後來莫慕貞於聆訊中揭發事件。葉回憶事件時,仍然難掩不滿:「完全超乎我嘅想像,我作為教院講師,講出一啲同你意見唔啱嘅嘢,你點解就叫我老闆炒咗我呢?差不多置我於死地。」後來聆訊裁定羅范侵犯學術自由。

對於近日羅范提出香港教師要接受國情教育,葉直言不少教師有強烈情緒反應,在網上或致電給他批評羅范:「點解又係佢?點解佢仲講緊呢啲咁嘅說話?」他稱,相對近期教育界發生的眾多事件,這次教師反應最大。葉建源希望羅范明白,她昔日言論是很大的包袱,若不能慎言一點,在政治上會繼續碰釘。

葉又相信,羅范的建議非僅僅個人意見,背後存在較大脈絡;加上有報章披露,內地教育部與港府「協商」加強中史教育,他認為這些都不是獨立事件,感到教育界山雨欲來。他稱教育界正在商討行動回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3 18:40 , Processed in 0.050772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