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5185|回復: 2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6.4.29 郭博士推介電影:電影《超脫》

[複製鏈接]

777

主題

0

好友

451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4-29 21:24:4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請廣傳電影《超脫》給親友分享,特別是年輕人,觀賞後可撰文分享心得,優秀者可獲贈名貴翠玉掛飾一件。

Dr 郭泐!


搜尋連結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 ... eid=chrome&ie=UTF-8

風行網下載
http://www.fun.tv/vplay/g-10100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kntn4OUR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

主題

0

好友

345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4#
發表於 2016-10-19 02:26: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wcheung24 於 2016-10-19 16:15 編輯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很記得电一影中的一幕,一個老師抓著鐵絲網在嘆氣,其實他經常這樣做,只是沒有人理睬他而已。

突然有一日,男主角走上前跟他打招呼,那個老師十分驚雅!並問男主角i:你見到我嗎?

男主角有一點錯咢,但仍微笑著回答:你好嗎!我當然見到你。

那老師之後腳步慢慢離開鐵絲網,臉上彷彿好像說:老天!終於有人見到了我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管你是否優秀,不管你是成績好!不管你是否大人物!

學生,以致老師或任何一個人,要的就是這種存在感!而這種存在感並不是因為你討好別人,盲從別人,甚至屈服於別人而來。

人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價值!

希望未來的教育工作者灌輸給學生的不會再是:你們要成為什麼,什麼。。。。而是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內在價值,之後學生會否名成利就,反而是次要。

用佛家的角度看,人身難得,人之所以為人,需要很多因緣俱足。所以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自己興倖讀的教會學校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當然片中的美國學校已看不到傳統教會學校的影子了。

所以基督教雖然婆媽,但作為教育理念我相信仍可為香港以至全世界的教育機構借鏡的。

謝謝博士及大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0

好友

403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23#
發表於 2016-5-29 19:16:24 |只看該作者
電影- 超脫

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男主角只是一名代課老師一個月後又要面臨轉校找另一份代教。對著同一班學生, 教師們存在不同的教育態度。有老師根本不適應做一個老師, 對學生受不了以致選擇離開, 甚至想死; 在一奇怪的卡式帶錄音上播出這位老師對他的職對生涯的控訴。但有老師則表現活潑, 敬業樂業, 表現出優良的教育精神; 面對一些粗野的學生, 他充份表達出循循善誘, 順籐摸瓜的態度教導學生, 自得其樂, 致那些學生也發作不得。

在美國這一區, 生活條件普通, 家長們都沒有時間照顧子女, 他們一心只想學校能教好他們; 但子女缺乏家庭照料, 學生質素又那會好呢, 致使老師們都教得十分吃力, 事倍功半, 老師怎樣努力也是徒然, 挫折感頓生; 學生成績差, 學校自然便面對殺校, 校長更要求一年內執包袱走人, 在這樣一間學校教書, 這樣一個職場, 相信比任何一個最惡劣的職場, 好不了多少。

所以影片一開始便自然流露沉重氣氛, 一片悲觀。現實, 往往就是這樣。

這套片最好看的地方, 是十分貼地, 沒有說教。男主角是一名代課教師, 面對朝不保夕的生活; 私人生活方面, 老媽早年濫藥自殺, 親公公在老人院躺床要人照顧。在戲中自述表情往往是面容扭曲, 語帶悲傷。還能表現出百折不撓精神, 面對壞學生使盡十二分精力去誘導。但面對年老患病的親公公心力盡失。 生活, 往往是壓人的。一個肥妹學生, 影片開始時, 受到男主角啟發, 表現正面; 但家人要求她要好成績, 要入名校大學, 致使她失去方向, 最後選擇自殺。他因童年陰影, 幫助幼娼, 從敵意, 到接濟她, 誘導她, 成為朋友, 都很溫心, 不落俗套。

生活, 現實, 往往是殘酷的。每個人成長都會有一些童年包袱, 因應社會資源和實際情況, 面對社會, 不是你想怎樣, 社會就會變成你的理想樣子, 這種無力感, 在這套電影上表現得很自然, 也很真實。

縱使這樣, 男主角也不是一無所能: 在這種糟糕的環境, 他仍能隨心所慾教好課堂, 照顧好親公公, 也循循善誘引導幼娼變回正常人。

看後這電影, 令我對香港人的前途有一點感觸。年輕一代面對香港, 讀書成本太高畢業後即背負一身債, 又未必可以學以致用, 工作少進升機會, 樓價太貴沒機會買樓, 香港政治自由收窄又漸漸大陸化….只能慢慢適應配合正途, 才可以有美好的一天。

這就是導演帶給我們, 超脫的意思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0

好友

4720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2#
發表於 2016-5-24 16:08:17 |只看該作者
昨晚又重覆返看HENRY怎樣教學生保護自己的思維,原來之後一幕才是道出主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thgkxc83I
說到每人個都有自己的煩惱,早午晚都帶著自己的煩惱,好像坐著小船在海漂浮,還以為自己是拋浮標的人。
其實全套電影都是圍繞著世間的煩惱,而主角又內觀或察覺到這些煩惱,就是苦集滅道的苦和集。
像主角放下和外公情感上的執著,如佛陀在相應部第一品所說的,教人如何度瀑流,住時沈求時溺,不住也不求,度世間執著。
了知苦集滅道然後止息煩惱,到最後解脫。
瑪欣德尊者在"您認識佛教嗎?"一書中也提及"煩惱根深柢固,想要斷除煩惱不是件輕易而舉、想斷就斷的事,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唯有修行培育戒定慧,才可止息一切煩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0

好友

237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21#
發表於 2016-5-23 06:50: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oonerstar 於 2016-5-24 02:49 編輯

        看了這部叫好不叫座的優質電影,被導演手法,如很多flashback,意識流片段,複雜關係和細緻人性描寫所困惑了。 除主角中段正氣凜然的一場獨白看似超然外,電影由 Albert Camus (卡繆)的作品 L'Étranger (異鄉人)中的一句 "And never had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開始,至到結尾土崩烈壞的震撼場面。 全片都充滿著灰暗沉重,傷感無望的氣氛主調。 再加上全片中不斷出現他蓬頭垢面,滿面鬍鬚,淡淡哀愁的近鏡獨白 (大概是代表他蒼老悲哀的內心)。 令我搞不清導演要表達的"DETACHMENT" 是指以超然態度去遠離反智主流俗世 (正是博士一路走來推廣傳遞的),還是負面的疏離/脫離真善美 (一個絕望的世界)。 我懷疑年青觀眾沒有一點導讀的話可能會被電影的手法和負能量帶離失焦。

        決定重看一遍,還做點功課。 找了導演的訪問和Making of看。 原來Tony Kaye是專拍MV和廣告的英國導演。 難怪手法那麼特別,找英國導演來執導這部關於美國社會的電影也真有趣 (片中的肥妹更是他親生女兒)。 再研究片尾提到Edgar Allan Poe 寫的短篇故事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是甚麼 (以前讀書考試也沒有這麼認真過)。 看罷就有個大概比較完整的想法。

        男主角Henry (影帝Adrien Brody) 在紐約一間平民公立中學開始做一個月的代課老師。 破碎家庭長大的他有一個不幸而痛苦的童年。 電影多次暗示其母親可能被她酗酒濫藥的親生父親(Grandpa) 性侵,Henry更可能是Grandpa 經手的 (這是Henry很想知道亦不敢面對的)。 其母為保護孩子便讓Henry 晚上鎖上房門睡覺。 她自己也利用酗酒濫藥去麻醉自己,最後OD而死 (其留下錄音帶做法似是自殺行為)。 這個不倫慘劇對Henry影響至深。 孤獨無助的孩子慢慢發展出一種疏離大眾,難以建立維繫正常長遠的人際關係,無法付出亦不想承擔交代的性格(負面的Detachment)。 導致他寧願飄泊四方做短暫代課的過客,去避免建立長遠的朋友師生甚至男女關係。

        幸好Henry 是一個正直善良有integrity 的人。 可能其孤癖疏離性格影響,反而發展出另一種真正的獨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 看通了社會的種種假象和問題的病因 (超脫的Detachment)。 他看到年青一代眾多的問題(其實成年人也一樣),都源自腐化的教育制度,崩壞墮落的主流文化/ 社會價值和道德標準,最重要的,亦是他深受其害的就是問題家庭的影響。 片尾的校舍土崩瓦解,一片滄涼景象隱喻,是借用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故事主角目睹的一個片段,亦是Henry 每次去到一個新學校時,從遠處觀想的感覺。 雖然擁有這超脫的觀察能力,他還是擺脫不了母親橫死,與及Grandpa可能不倫關係的魔障,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一生被解不開的悲痛折磨。

        這短暫而平凡的一個月代課時間內,其人生態度卻因遇上兩個同被生活/家庭折磨的少女而發生衝擊變化。 雖然肥妹早有尋死之意,Henry 的出現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枝,但足以令Henry 由灰暗的人生進一步掉入萬丈地獄深淵,變成一個只有軀殼沒有靈魂的空心人。 但打擊雖然大,經過兩位少女的遭遇啟發,再獨處思考,細心沉殿, 再加上惻隱慈悲之心。 Henry 最後還是站起來,主動面對並解開折磨自己多年的心結 (Detachment)。 這部電影就是關於Henry 的一個心路歷程,破碎心靈修復之旅。 正如樓上網友所言,就是以超脫的智慧態度,去擺脫貪嗔痴的珈鎖束縛。 這當然是談何容易的事,亦絕非平凡眾生可以隨便做到。

        片中亦借用剛去世的管理學大師 Stephen Covey的大作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概念。 以未來自己被蓋棺論定的心態去規劃言行做事 (自己葬禮上人家對你的評價),簡單說就是中國人的因果論。 這概念亦在電影中零零碎碎的Henry訪問獨白中再次提出,建議所有未來家長想生兒育女前,應該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責任,不要製造問題家庭,為害眾生。

        片中亦提到George Orwell的"1984",這小說亦被拍成電影,在youtube可找到。 其名言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可算是回歸後香港市民的深同感受。 這是另一個非常大的議提。  Henry在黑板上寫的三個字 Doublethink/ Assimilate/ ubiquitous,我好像沒怎麼見過,卻正是迷茫眾生被主流推手在明在暗,潛移默化玩弄的精結。 我們(尤其青少年)每日都面對舖天蓋地宣傳的所謂流行文化:掛羊頭賣色情/賣整形的Kpop潮流,活在消費當下的吃貨玩樂人生態度,所謂upgrade生活其實傷害身體/錢包的最新3C產品,免露面免證明即時批評借完可以再借的理財態度.... 這些充滿劇毒的意識形態老早已經滲入每家每戶,甚至每個小孩的腦袋之內,將直接影響他們人生的價值觀和以後的發展。 除非有智慧的家長/老師引導幫忙,加上良好快樂的家庭關係/生活支持,否則人生路途崎嶇難免。

Henry當然沒有時空識這種高深智慧 (妄言妄語的我更加無),但卻精要地三言兩語間勉勵年輕人,先學習通過閱讀去刺激思維想像力,孕育自己的意識意志,價值觀和信念系統。 然後培養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 從庸俗反智甚至有害的劣質主流文化中抽離保護自己 (超脫的Detachment),繼而把正確價值觀做人處世之道傳承下去 (而非進一步污染下一代),這大概就是全片的精華所在。 有點可惜是,相對片中大量的灰暗無助情節片段,正面光明的畫面信息太少了,這可能是導演的個人手法風格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1

好友

262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0#
發表於 2016-5-22 18:56:59 |只看該作者
電影所講的不幸事仔細觀察本來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只是你沒有留意可能你是局中人也可能是局外人,但你都是被影響的
電影名叫超脫 我們如何不被影響從局中局外超脫
要超脫的有兩個部份 一超脫社會給你的知識 經驗 價值觀  二超脫與生俱來給你的 貪 嗔 痴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少勞多得屌到九十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主題

0

好友

14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9#
發表於 2016-5-13 22:57:59 |只看該作者
無熱誠成不老師,有熱誠而超脫不了俗世覊叛,找不回自己。

能出能就,就是超脫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0

好友

625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8#
發表於 2016-5-11 18:57:26 |只看該作者
本片主要反映了美國本土的教育問題, 較差的社區學校跟本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教師與學生都成為自生自滅的一群, 結局並沒有為觀眾找出解決的答案. 事實上, 對於中國大城市的教育制度, 我們又是否把一群問題學生放在一些被標籤的學校內, 學校內的師生又是否被政府及社會離棄, 的確值得深思.

由於本片男主角的家庭不幸, 主角對社會對教育感到冷漠, 儘可能脫離(逃避)現實的問題, 因此選擇做代課老師. 由於主角心中仍有愛心, 表達出關心身邊的弱者, 令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 令班上肥胖少女感到有人重視; 令街上的雛妓感到温暖, 但不幸地, 主角每次都會選擇離他人而去, 最後釀成胖少女自殺的悲劇. 從事件可看到, 如要關心或幫助別人(特別是一些在社會受煎熬的人), 必要想到幫忙的方法, 想到事件能否完滿, 幫得不完滿便等於把別人帶上天堂再推向地獄, 不可為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4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7#
發表於 2016-5-8 17:52:35 |只看該作者
    男主角是一名老師,他從不停留在同一地方居住和教學很久,他一直都是作個短期的代課老師。這是因為他看到社會、教育制度的荒謬,他不由自主地關心學生和身邊的人,但卻不能完全幫助他們;這種壓力、無力感和內心的責備,令他承受不了。他藉著不斷轉換環境來放下責任和得到重新開始的感覺,來繼續他的生活。

    電影的後段,他再次準備離開當時的地方,但他班上有一位學生間接地因他而自殺,他不能接受再讓這種事情發生。他接回曾經收留過的年青妓女,繼續在原校教書,決定負起眼前的一切責任。

    這可見在一個嚴重缺乏人文關懷的社會和扭曲的教育制度,作為一位老師,要從生命中犠牲多大和負起多麼沉重的心靈壓力,才能幫助他身邊少數的人。社會是否應該提供一個完善的教育制度,令老師不用付出重大的代價來幫助更多學生。社會進步的標準,是否不只取決於經濟效益,還應更多注重人文價值的提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0

好友

160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6#
發表於 2016-5-7 11:40:0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ytsui 於 2016-5-7 11:46 編輯

這套電影反影出教育制度的問題,這些情況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香港也普遍的,可以分幾個層次

1. 教學內容:所教的跟本在社會用不著的,更被容易令自已所學虛幻的知識懞騙了,被觀輸了世界是如何如何。反而教如何做人的又欠缺,導至學生對人生迷失方向,起碼不懂尊師重道。
2. 教師:為了應付課程 ,老師只好機械式重復教導學生,應付學校的指派工作。其實不單只學生不想返學,教師更不想返學。忘記了教知智是老師的工作,課程次之,有點本未倒置。
3. 教長:教小朋友應該自已負大部份責任,不應把責任推到老師處,有問題反而責備老師,到最後當然教不出好子女,如是因如是果。
4. 社會:除了男主角咁超脫之外,其他人也是為生活而勞碌,又要供樓會,又要付賬單,因此又做出自已不想做的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這些是因為沒有時空識的智慧,因而有修到時空識的自在。
5. 制度很多天才都被埋沒,現行教育制度埋沒了有才華的學生,明明有天富,也要被迫去應付課程。幸得小弟當年有老師開發了有編程的能力,最後有一技旁身,也搵到飯食下。像另一套電影地球的小星星一樣,就像電影中男主角開發學生的興趣能力一樣,教學就應這樣。

社會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政府投入了如此巨大資源到教育去。學生學不到正確有用的知識,教師為了應付課程也感到大壓力,人人為了生活而疲奔於命,雖然站在管治者立場當然是容易管治,即使無論極權和民主社會也有同樣問題。最後得益是書商,補習社,但苦了真正學生家長和教師。正如政府攪科技,推行項目,苦了業界得個做字,反而益了地產商及外國公司。電影名超脫也改得不錯,雖然電影很沈重,因為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很多事都不完美,也有很多加鎖。但如果能跟男主角一樣,放下世俗觀念,自由自在到處代課,沒有煩惱,也很超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7 15:35 , Processed in 0.023246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