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6139|回復: 1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陀在哪裡?

[複製鏈接]

51

主題

1

好友

178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0-24 10:46: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http://maitre-light.blogspot.hk/2008/03/blog-post.html
佛陀在哪裡?

Where is The Buddha?



已故達摩難陀上座大長老著
Venerable Dr K Sri Dhammananada
(18th Mar 1919 - 31st Aug 2006)






佛陀在哪裡?
若說他已到了涅槃,
人們會以為涅槃是個地方.
槃不是一個地方,
是一種能體驗終極解脫的至高境界.
我們無法說他到了那里或他還存在,
只能說他已經獲得了涅槃的喜悅,
也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






佛陀涅槃前,許多人攜帶鮮花前來禮佛,佛陀一一婉拒。他勸誡說如果要表示對他的尊敬,與其獻花膜拜,不如奉行佛的教導。人們常問:佛陀到底去了哪裡,或是他現在在何方?如果你還未體驗過精神上的生活,你就很難找到這問題的答案。因為世俗的生活經驗,無法讓我們真正地了解「佛陀」這個概念。一些傳教士告訴佛教徒:「佛陀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已經死了,並離開了我們。遵從一個死去的人,能夠得到什麼呢?」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佛陀是人天導師(Sattha Deva-manussanam),即諸神和人類的至高導師。當神面對問題時,他們會詢問佛陀。(那些認為他們的神是活生生存在而值得我們膜拜的人,可能不知道,這神其實是佛的弟子。)



依據科學,人類的大腦和心智是經過幾億年的進化才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這之前,人類無法了解大自然的運作,遂認為背後必定有一個人或力量在創造及操作這一切的現象。為了鞏固這樣的理論,他們把那力量或所謂的「神靈」轉化成具體的形式,比如雕像和繪畫。如此相信「神靈」和力量有助於規範人們的品行,使人棄惡向善。同時,我們經常感到恐懼、擔憂、懷疑猜忌或不安全,所以我們渴望有人會給我們庇佑。漸漸地,這種渴望被寄託在單一的力量--神。現在,很多人甚麼事都必須依靠這單一的神.






為了滿足我們永生的慾望,有人嘗試推出靈魂的概念,認為靈魂可以離開世間並在天堂得到永生。這種永遠不變的靈魂概念只是一種幻想,因為,正如佛陀所說,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會改變、腐蝕、消失.



當我們仔細地分析佛陀的一生,你會發現,他從未宣稱自己為神的兒子或神派遣來的代言人,而是一位覺悟的宗教導師。同時,他也沒有表示是另一個佛陀的化身。因為,佛陀根本不是由另一個佛陀創造的,自然不會是他的化身。他是一個通過千秋萬歲,歷經無數輪迴,發展和培養出智慧、慈悲等波羅蜜(圓滿)的尊者。當他圓滿地修持了這些波羅蜜,得到了圓滿的覺悟,即了解宇宙萬物的運作,他發現,這個宇宙是沒有神創造的.






有些人便問:「如果沒有神的輔助,他又怎麼可能達臻圓滿的境界?」在佛教裡,我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可能發展其心智至圓滿覺悟的境界。這個潛能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在梵文裡,人類被稱為「Manussa」,而「Manussa」這個字眼來自於「Mana」。「Mana」就是心智的意思。所以,人類是指可以充分發展其心智的生命。除了人類以外,世間其他的生物都沒有這種能力。甚至神靈都沒有這種修成證悟的能力。他們能享受慾望的滿足,安寧和富足,然而思想能力卻不如人。只有人類能夠成為佛陀--圓滿覺悟的人。當人們說佛陀不是神的時候,我們無需力證他是神,因為這樣做只是降低了「覺悟」的概念.


有些人常說神給全人類啟示,那我們要反問為何他不公開地對大家說, 而只告知一個人呢?佛陀不鼓勵我們盲目地相信佛是一個更強的力量委派來的.




有一天,一位基督牧師帶著其隨從們前來拜訪,欲與我討論佛教事物。他問:「其實,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佛教徒相信什麼?」我坦白地告訴他,佛教徒不相信任何東西。接著,他指著我的書《佛教徒的信仰》問道:「那你為什麼寫這本書?」我回答:「沒錯,寫這本書的用意就是希望你讀了之後,告訴我有什麼東西是需要你去『相信』的。」


「那麼,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佛教徒做什麼呢?」這點,佛陀確實給了答案。他經常勸導我們應該做什麼。與其盲信,他教導我們理解、實踐、證悟。我們需要練習這三項功夫。首先,我們必須嘗試理解,因為我們不應隨便相信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物。佛陀一再強調這點:一定
要先理解.





在「八正道」的教誨裡,第一項就是正見--正確的理解。在開始弘法時,佛陀以教導其弟子培育正確的理解為首要任務。他排斥盲信、迷信。如果你沒有正確的理解,你會憑著你的想像力而製造虛假的幻想.



經過學習,我們理解寶貴的佛法。過後我們還必須練習、實踐所學到的。他的勸告是,必須實踐所理解的.



這樣,你才會體驗到其結果或效應。慢慢地,你才會知道那的確是個真理。這就是佛陀所教的三步方法:理解、實踐、證悟。這才是消除痛苦的根本方法.



現在你應該能夠了解,佛陀開創佛教時,並沒要我們相信任何事情,而是鼓勵我們學習、理解並實際地體驗其結果。比方說,佛陀說你應該善良,應該誠實。明白了之後,你開始培養善良和誠實的品質,漸漸地人們都對你多了一份尊敬。沒有人會騷擾或誣賴你,反而尊敬你。這就是你體驗到的善果了.




同時,佛陀說你必須依據你的經驗來理解事物。你能夠以本身的理解去明辨是非,而不是盲目地遵從上天的旨意。我們可以用一顆會思考的心, 及以常理來理解事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1

好友

178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3-10-24 10:47:23 |只看該作者
以我們的理解和經驗, 已經足以幫助我們明白辨是非黑白。例如佛陀勸導我們莫摧毀其他的生命。他並沒有把這項教導列為一個指示, 因為一個有同情心的凡人也會知道殺害是殘忍的。理解殘殺是惡並不難, 因為如果有人意圖殺害我們, 我們也會抗拒。同理, 珍貴的東西被人偷了, 滋味肯定不好受。那麼, 我們去偷別人的東西, 別人的感受也是一樣不好受。要明白這樣簡單的道理, 根本就不必什麼神明, 佛陀或耶穌的指示。我們本身的經驗和理解已經足以讓我們明白這些道理, 讓我們明辨好壞對錯。宗教導師所扮演的角色, 只不過是提醒我們所忽落略,所忘記的東西.




佛陀教導我們思考和理解。我們懂得理性思考, 擁有常識, 這都是其他生命所沒有的。它們的心智只限於無用在覓食, 棲身, 自保和五官享受。它們的心智無法再進一步發展, 但人類卻有一個可以發展至最高境界的心智, 因此人類可以成佛。(也因為這樣,科學家發現了許多前所未聞, 令人驚奇的事件. )



這些都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旁人或神都幫不上忙。你必須自己進食,別人不能幫你進食。其他的宗教徒在問候他人時,說[神保佑你] ,但佛教徒鮮少用[佛陀保佑你]來向人打招呼。佛教徒只說: [皈依佛]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為何我們不用[佛陀保佑你]呢?因為個人吃飯個人飽,真正能保佑你的是你自己。[皈依佛]的意思就是以佛為導師,佛陀的教導行事。但你必須自己修行來保佑你自己。





好的,那佛陀在哪裡呢?是在天堂,涅槃還是在某個地方?他去了哪裡?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如此發問是純粹以世俗的觀點為出發點。以世俗的觀點, 是無法真正地得到答案的.


成佛後, 佛陀說[ 此為最後一世,在無他世, 我已息滅輪迴,苦]。人們所享受的快樂只是短暫的心理滿足感。這種快樂瞬間消失, 造成[苦] 。在此生中, 我們經歷了無數的心理與生理的折磨, 擔憂,問題,痛楚,困難, 災難及苦。任何人都無法說它對此生感到滿足。所有的人都埋怨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了解了這個道理後,佛陀息滅了輪迴。這就是解脫.




解脫,就是脫離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只要有生理或任何形式的存在,我們便無法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因此若要脫離痛苦, 則需息滅輪迴.


我們貪求生存。這種慾望和執著非常強烈。由於無知和貪求,即使面臨各種痛楚、問題、病痛及其他的疑難雜症,我們依然貪求生存.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世界。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戰場,人類在世界各地製造暴力、流血、戰爭和毀滅。反觀動物沒有製造這些麻煩。它們飢餓時則覓食,吃飽後就睡覺。人類的貪求卻是無止境的,內心的執著和貪念十分強烈,因此產生妒嫉、敵對、憤怒、仇視、冷酷與邪惡。其他的生命沒有貪求到這種地步.




人類有宗教。宗教不僅是讓人膜拜及祈求,而是讓人為其他的生命服務。宗教儀式固然重要,伹僅靠儀式無法培育出擁有智慧的心智。佛陀涅槃前,許多人攜帶鮮花前來禮佛,佛陀一一婉拒。他勸誡說如果要表示對他的尊敬,與其獻花膜拜,不如奉行佛的教導.



現在你應該明白佛陀教導的是什麼了。宗教生活不僅是膜拜,而是遵從他的教導。有一次,有一位僧人瓦加里每天坐在佛陀的面前,靜靜地凝視著他。一天,佛陀間道:「你在這裡做什麼?」他回答:「當我望著你的時候,我很快樂。」 佛陀緊接著說:「看著一個臟兮兮、會腐爛的身體,你能得到什麼呢?你不過是在取悅你的情緒,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光看佛的外表,你看不到真正的佛。因為佛並不是這個身軀。」他接著解釋:「只有理解佛法,才能真正看到佛陀,佛陀會浮現於你心中。」


由此可見,佛陀並不在意他的身軀。縱觀印度歷史,佛陀的樣子在近500年的時間裡從未出現,因為佛陀不鼓勵人們塑造他的形象。後來,希臘人創造了佛陀和其他宗教象徵物的形象。而今,世界各地都創造了多種不同的佛陀形象.

一些異教徒批評我們為偶像膜拜者。其實他們不知道佛教徒在做什麼。我們先聽個故事,來明白佛教徒在做什麼.


佛陀涅槃百多年後,有一位知名的僧人叫烏巴庫塔,深受歡迎。他的弘法會,總有千人湧至悉心聆聽。邪惡的魔王對此忿忿不滿,他對人們愈來愈宗教化的行為感到不高興.


魔王並不是一個生命,而是一種強烈的意念,阻止人們過著宗教聖潔的生活。它化身為惡人,在佛廟面前載歌載舞,表演各種娛樂大眾的節目。漸漸地,信徒們被吸引過去,沒有人再到弘法會去。烏巴庫塔決定給魔王一個教訓,​​便也前往觀賞他的表演。當表演完畢時,烏巴庫塔說:「你的表演十分精彩,為了表示感謝,請讓我為你戴上這個花圈。」 魔王沾沾自喜,感到非常自豪。當烏巴庫塔把花圈懸掛在他的頸上時,花圈突然緊縮起來,像一隻蟒蛇一樣拴住他的頸項。他試著把它脫下來但沒辦法。他趕緊去尋找帝釋天(諸神之王)的幫助,帝釋天竭盡所能還是沒有辦法。他又奔向梵天,當時的創世之神,梵天還是幫不了他。梵天只告訴他:解鈴還須繫鈴人.


最後,魔王只好回去叩求烏巴庫塔替他拿掉,否則他快死了。烏巴庫塔說:「要我幫你並不難,你必須答應我兩件事。第一、你必須答應我以後不再來騷擾我們的宗教活動。」 魔王馬上答應了。「第二、你見過佛陀,因為你曾經騷擾過他的宗教活動。 佛陀涅槃百年以後你還活著,你有超凡的力量,能否變成佛陀的化身給我看看?」 魔王回答說:「我可以這麼做,但你必須答應我,當我呈現佛陀的樣子時,請不要膜拜我,因為我不是什麼聖人。」 烏巴庫塔笑說:「放心,我不會膜拜你的。 」 然而,當魔王呈現佛陀的樣子時,烏巴庫塔馬上禮拜。魔王大喊:「你說過你不會膜拜我的!」 烏巴庫塔說:「我沒有膜拜魔王,我膜拜的是佛陀。」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拜佛的意思。當你對著佛像敬禮時,你亦可把它當成禪修的對象。這不叫偶像膜拜。你只是通過這個形象,把佛陀融入你的心識裡。它是一個宗教象徵物.


要說明佛陀如何呈現於我們的腦海中,可從以下例子清楚說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1

好友

178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板凳
發表於 2013-10-24 10:47:57 |只看該作者
第二世界大戰時,緬甸有一位軍隊總司令找到一個美麗的小佛像,這個佛像馬上吸引了他。後來,他把這個佛像連同一張紙條送給了(英國當時的首相) 邱吉爾。紙條上寫著:「把這佛像放在你的桌上。 當你感到憂慮不安時,請凝望這個面孔。我相信你會獲得心靈上的安寧。」





印度前首相尼克魯一度被英政府關起來。在坐牢的日子裡,他把一個小小的佛像藏在他的口袋裡,隨身攜帶。偶爾他把這個佛像擺放在桌上並冥想:「縱使世上有再多的難題和麻煩,佛陀始終可以笑臉盈盈,為何我們不學習這偉大的人呢?」





一個法國學者Anatole France,在拜訪倫敦博物院時,生平第一次看見了一個佛像。他說道:「如果神從天而降,來到人間,他的模樣會是這個樣子!」





然而並非一定需要塑像。許多人不需要任何的佛像,一樣可以修持佛法。我們不膜拜佛像,也不向他祈求任何事情,但我們尊敬和皈依這個偉大的宗教人物.





有一位信徒在他家裡置放一個佛像45年了。一天,一些傳教士到他家裡去,並告訴他它膜拜的是魔鬼。他一時錯愕不堪,無言以對。這45 年來,他朝夕膜拜著佛像,但有人衝著這點來攻擊他時,他並不懂得如何解釋。這是一些佛教徒的毛病。他們遵從傳統禮儀、膜拜、祈禱、供奉、誦經,但他們從不理解佛陀的教導。現在你應該了解,無論有無佛像,都可以修持佛法,因為物質的身體並不是佛陀.





大乘佛教裡說,佛有三身。三身就是報身、應身、法身。他用報身和應身來吃飯睡覺及弘法。他用他的肉身來進行這些活動。當佛陀進入大涅槃時,報身和應身消失了。但法身不可能消失。按照大乘佛教,阿彌陀佛現身在淨土世界,那些虔誠念他的名號和膜拜他的人,將往生淨土,然後再此證悟涅槃。這種「佛仍在世間直到一切眾生獲得解脫」的思想與信仰給人帶來很大的希望與信心.





佛陀曾說過:「無論佛陀存在與否,佛法永遠存在。」 佛陀出現的時候,他發現人們已經忘了真正的佛法。「我所理解的佛法,並不是我創造的。」 佛陀說。佛法是真理,它原本都存在,只是人們誤解了,以自己的想像力製造錯誤的理念,模糊了佛法的真諦。如今,佛法傳開來已有2500 多年,人們依舊重蹈覆轍,在各地假借佛陀的名義來為非作歹。他們沒有遵從佛陀真正的教誨,而把本身的傳統文化習慣和佛法混合起來,稱之為佛教。其實,我們應該學習佛陀真正的教誨,實踐佛陀教導我們脫離苦海的實際方法.





佛陀在哪裡? 這個問題,對學習佛法的人,是沒有必要的。想想看,我們每天都在用電。有必要問:是誰發現電源,它的名字,從哪裡宋和它現在在哪裡嗎? 我們應該做的是善用電源。核子和核子能被發現了,可以被用來建設或摧毀。我們的責任是把它用在對的地方。電腦和電視機被發明了,我們無須探知發明者的各種資料,重要的是好好利用它們.





同樣的道理,我們無須問佛陀在哪裡,去了哪裡。如果他所教的佛法是正確有效的,為何我們要苦苫詢問佛陀在哪裡?佛陀從未說過他會把我們遣送到天堂或地獄。他可以告訴你要脫離苦海,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他不能「替」你做任何事。你的責任是實踐佛法.





很多人說神能夠替人清洗罪惡。佛陀從未說過罪惡可以由一個人製造,而由另一個人替他贖罪。無論是佛陀還是神都無能為力。當一個人瀕臨死亡的時候,他說他相信神,你認為神可以抹去他所曾經做過的一切罪惡嗎? 比如說,你是個脾氣暴躁的人而不知如何去除這個壞習慣。所以你向神祈求,讓他帶走你心中的殘暴,你認為神可以這樣做嗎?對不起,不僅神做不到,佛陀也做不到。佛陀只能告訴你,你如何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來去除你的嗔心。除了通過你自己,本身的努力,別無它法。你必須自己覺悟:「這個嗔心是危險的,它會製造問題、麻煩和給別人帶來傷害。 我必須嘗試用我的毅力、決心來舒緩並消除我的怒氣。」





佛陀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人造了惡業,他不能通過向神或佛祈禱來根除。只有當他了解自作自受的道理,他才會停止製造惡業。我們必須努力地在我們的心中種下製造善業的決心。當我們製造的善業越來越多時,其善果將漸漸地化解之前所種下的惡果。鴦休摩羅是一個曾經殺害近千人的殺人魔。佛陀知道後便登門造訪。鴦休摩羅在殺死了999 個人之後,看到佛陀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殺了佛陀,就能完成他殺死l000 人的願望。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前想要逮捕佛陀。佛陀知道此時此刻的他不會聽取勸導,因此耍了一點法術。佛陀像平時般步行,而任由他拼命地追逐。雖然跑了四里路,他始終無法接近佛陀。他只好叫佛陀停下腳步。佛陀知道該是談話的時候了。佛陀說:「我已經停了,是你在跑。」 鴦休摩羅不解地說:「你怎麼能說你停了?我明明看見你在走著。」 佛陀解釋說:「我停了,表示我已經停止殺害及摧毀其他的生命。 你還在跑著,還在作惡。 如果你不再跑,你就能捉到我。」鴦休摩羅還是不明白。佛陀耐心地勸著:「我已停止殺害,但你還在無止境地追逐,你在痛苦裡打滾啊!」 鴦休摩羅終於知錯了,並決定跟隨佛陀。後來,他變成了一個僧人,開始禪修。他還證得阿羅漢,得到了涅槃的幸福。他不停地持善念,行善事,最終惡果漸行漸遠,無法再纏上他了。這正是佛陀所教導的:消除惡果,非靠拜神,而是積極散播種植善的種子.





如果我說佛陀住在宇宙的某一處,以某種具體的形式存在著,這是不符合佛陀的教誨的。但在另邊廂,如果我說佛陀不住在任何地方,沒有一個身軀,許多人會對這樣的答案感到不悅,因為他們追求「存在」的慾望無法被滿足。他們會說這豈不等於「無」。涅槃不是「無」。他是身心苦痛的熄滅及最高喜悅的體驗.



其實,無論說佛陀活著還是死了都不對。如果佛陀所教導的佛法能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和平安寧,這已經足夠了。我們把佛陀比喻成醫生好了。醫生髮現了一帖有效的良藥,吃了能夠治療疾病,解除病痛。我們有必要知道這醫生在哪裡,他還活著與否。更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懂得吃藥並消除我們的病痛。相同地,佛陀的教誨足以讓我們脫離苦海。佛陀賦予了我們絕對的權利,用我們的理性去理解對錯,去理解大自然萬物存在的規律.



世間裡所有存在的物體,是沒有不變化、不敗;壞、不消失的。這些都是由各種元素、能量、心力和業力所組成的暫時性個體。這些都不可能永遠不變。如果你能理解這個道理,佛陀的教誨將有助於克服你的難題,消除不滿足的感覺。否則,我們將承受許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不滿足和失落感。我們以明智的行動來解決問題,而非僅僅祈禱、膜拜任何人。通過徹底了解問題的本質和根源,我們便能解決問題.





佛陀去了哪裡?若說他已到了涅槃,人們會以為涅槃是個地方。涅槃不是一個地方,是一種能體驗終極解脫的至高境界。我們無法說他到了哪里或他還存在,只能說他已經獲得了涅槃的喜悅,也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





所以,佛陀去了哪裡?最好的答案是:在你領悟終極真理的心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7

主題

0

好友

9918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3-10-24 11:29:12 |只看該作者
多謝陳兄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5#
發表於 2013-10-24 13:00:29 |只看該作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佛法的六個特質
Svakkhato(現見)-1)簡單而且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修練,不會有任何疑惑。2)修習正法的成果可以在此生當下看到,不必等到以後或來世。
Sanditthiko(離熾燃)-修習正法後,必然可以達到煩惱的完全去除。
Akaliko(應時)-正法可以在每一個行往坐臥之中實踐,不待時節。
Ehi-passiko(引導) - ehi“來”passiko“看”,正法邀請你來親自求證,親身體驗真理。
Opaneyyiko(唯此見)-這條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來越接近最終的目標:解脫所有痛苦。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內所證)-能讓來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智慧和理性,都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之內體驗到真理。即正法具有“普遍性”。
Bhavatu sabba manglam(願您們都快樂)
Rakkhantu sabba devata(願所有神都保護您們)
Sabba Buddhanu-bhavena(願所有佛的功德力)
Sada sotthi bhavantu te.(使你們成功及得到最大幸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4

主題

2

好友

951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3-10-24 13:30:58 |只看該作者
好文,多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1

主題

5

好友

755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3-10-24 13:38:20 |只看該作者
非常感謝網友無私的付出分享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0

好友

124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
發表於 2013-10-24 16:31:22 |只看該作者
TO: 陳永新

若著重文字理論而缺佛行,則人天福報都沒有,更談不上自覺覺他,會變成學佛不成三大害中人,「兩頭遊,做人球,睇月球,食地球。」切戒!切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1

好友

178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9#
發表於 2013-10-24 16:57:05 |只看該作者
多謝江上月兄提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0#
發表於 2013-10-24 20:33:48 |只看該作者
(panna)般若的三個層面,(Suta-maya panna)是你曾聽過的,這是別人的智慧,不是你的;(Cinta-maya panna)是你理智地推論,你明白了別人的智慧,兩種都很好,但只有你踏上第三步(bhavana-maya panna),自己去證實那真理,重覆去證實發展和直接體驗你的智慧,才能帶你到達最終目標。
在印度傳统用不同的文字去形容這三種區別,第一是(sadda sacca)文字上的實相,就算是不明白,也盲目地相信和以為經典上真理是必需接受的,這是所有實證者的經驗,這可能是真的,但他們只是聽聞及發展著依附,這並不是他們的真理。另一是(anumana sacca),推論出理智上的明白,由於有煙所以推斷出有火,而卻從沒有見到那火,兩種情况都可以是幻覺和錯覺。
第三種是你自己直接體驗實相:﹝paccakkha sacca﹞。這一位完全覺悟者完整的教導是要啟發我們這樣做,相信佛陀所說是重要,但除非你自己親身去證實那真理,否則是永遠不能達至覺悟,去聽或理智上明白是很幫助,但若立志解脫則必需同時在每一個教導中去證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 22:16 , Processed in 0.033255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