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6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複製鏈接]

59

主題

0

好友

113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3-20 11:59: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目錄[隱藏]
[編輯]
什麼是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式之一;是由馬克思首先提出,經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比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毛澤東等)發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是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征,從總體上揭示了世界的辯證性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範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這兩個基本特征的內涵和外延;矛盾(即對立統一)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編輯]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1]
  物質世界處於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之中,反映這種聯繫和發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把事物或現象看成是互相聯繫的,還是彼此孤立存在的,這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之一。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或現象都是相互聯繫的。所謂聯繫是指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聯繫的觀點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相互關係的反映,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在這個意義上,恩格斯把唯物辯證法看作是普遍聯繫的科學。聯繫是運動、發展的前提,正因為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之中,所以世界上一切事物又是運動、發展的。發展的觀點也是對事物存在狀況的反映,是唯物辯證法的又一總特征。在這個意義上,列寧稱辯證法是最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端、關於發展的科學。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既是普遍聯繫的,又是永恆發展的。事物的聯繫同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密不可分。聯繫總是通過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而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原有狀態或性質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即相互作用引起運動。在唯物辯證法中,運動、變化、發展屬於同一層次的範疇,都揭示了事物變動不居的性質,強調運動是事物的根本屬性、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都表達了辯證法關於永恆發展的觀點,反對形而上學,因而是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包含的,有時還可以相互代用、連用。但在分別使用時,運動、變化、發展三個範疇又各有側重,存在著一個比一個更為深刻的遞進關係:運動說明瞭事物的本質是變動不居的,不會永遠靜止於一點上;變化進一步說明事物的這種變動不居不僅有量的增減,而且有質的飛躍;發展則更進一步說明事物的運動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不斷更新過程,是以舊事物滅亡新事物產生為根本特征的前進性、上升性運動。只有全面、準確地理解運動、變化、發展三範疇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才能正確把握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告訴我們,發展的內容與實質在於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作為唯物辯證法的範疇,所謂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與歷史前進方向的、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所謂舊事物,則是指違背客觀規律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趨滅亡的東西。新舊事物的區分,不能以時間出現的先後、一時力量的強弱為標誌,更不能只靠人們主觀上的任意判斷,是否與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才是區別新舊事物的根本標誌。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和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決定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編輯]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1]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包含著豐富內容的科學體系,其中主要包括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三個基本規律和一系列範疇。這些規律和範疇是唯物辯證法聯繫、發展總特征的進一步展開。在事物的聯繫和發展中,這些規律和範疇不是平行併列的,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最根本的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對立統一規律是關於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是否承認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是否承認矛盾雙方既統一又鬥爭,這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的根本分歧。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同時也受到外部矛盾的影響。矛盾是事物變化的原因,內部矛盾是內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對立統一規律不僅揭示了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繫,表述了事物的自我運動和自我發展,而且闡明瞭對立統一規律同其他基本規律和基本範疇的關係。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形式和發展狀態的對立統一。量變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共屬於一個統一體,原來的矛盾主要方面仍屬支配地位的表現。而顯著變動或質變,則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的表現。由於其內部的矛盾運動,事物總是不斷地由相對靜止狀態過渡到顯著變動狀態,從量變轉化為質變。正是事物內部矛盾著的對立面既統一又鬥爭,決定了事物不斷地由量變轉化為質變,又由質變轉化為量變。
  否定之否定規律實質上就是肯定和否定、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對立統一。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的兩個方面,正是事物內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的鬥爭,使事物向自己的反面,即對立方面轉化。這種轉化的反覆出現,就使過程表現為否定之否定。因而,事物的發展就呈現為螺旋式上升,或者說波浪式前進的運動形式,表現為趨勢的前進性和道路的曲折性的對立統一。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如本質和現象、內容和形式,等等,也無不是事物發展過程中一些特定方面或聯繫的對立統一關係。其中每一對範疇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所以,對立統一規律同唯物辯證法其他基本規律和基本範疇的關係,可以表述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基本範疇則是對立統一規律的表現、展開和補充。在學習唯物辯證法時,一方面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唯物辯證法科學體系的全部內容,避免簡單化;同時又必須牢牢抓住對立統一這個實質和核心,提綱摯領,貫通全體,以免如墜煙海。
[編輯]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2]
  一、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度及其相互關係
  任何事物都具有質和量這兩種規定性,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的內在規定性。是與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數量、規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規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離的。但量與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質與量的統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範圍、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關節點。所謂關節點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兩個極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兩個關節點.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須找到它的關節點。
  2.量變、質變和質量互變規律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數量上的增減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量變和質變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同時,量變和質變是互相滲透的:①量變中滲透質變,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②質變中滲透量變,這是指質變過程中包含著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二、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規律
  1.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係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辯證的否定是決定性的環節。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質穩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則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質變的方面。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發展和聯繫的環節。第一,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
  2.否定之否定
  事物運動的總體過程,是一個從肯定到否定,從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的進程。
  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周期性發展過程。否定之否定的整個進程。是一個無限前進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迴圈往複”、“原地踏步”的過程。
  3.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
  辯證法所揭示的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三、對立統一規律
  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唯物辯證法是以聯繫和發展的觀點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規律和範疇構成的科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是核心和實質。這是因為:①對立統一學說提示了事物辯證法的根本內容。②對立統一學說闡明瞭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事物發展的動力,在於矛盾,其中,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外因是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③對立統一學說貫穿於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之中。
  2.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的原理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辯證矛盾不同於邏輯矛盾,邏輯矛盾是指人們思維過程中由於違反形式邏輯規則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辯證矛盾則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係。
  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它包含二層意思:①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即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以及相互轉化的趨勢。這種包含著向自己對立面轉化的相互貫通性,最深刻地體現了對立面之間的內在的統一性。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矛盾鬥爭性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鬥爭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鬥爭形式也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①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鬥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鬥爭來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要靠鬥爭來實現。②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鬥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鬥爭的形式、規模和範圍。
  3.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但它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的原理對於我們分析問題和指導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我國實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哲學基礎。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著的對立面既同一又鬥爭推動著事物的發展.矛盾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同一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於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②由於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③由於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並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鬥爭性對於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鬥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②鬥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鬥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而實現的。矛盾轉化是指矛盾雙方走向自己的對立面.是具體矛盾的暫時的或最終的解決和新舊矛盾的交替,它既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終確證,又是矛盾運動的最重要的表現。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係,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5.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指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居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則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在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中,其對立的雙方中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一方;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則是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一方。一般說來,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物的性質:非主要方面對矛盾總體的變化、發展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會互相轉化。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們把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起來。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間的辯證關係。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編輯]
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2]
  一、現象和本質
  1.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繫相互關係的範疇。
  2.本質和現象是有區別的。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和錶面特征,人們可通過感官感知.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繫,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而本質是一般的、共同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現象是豐富的,本質是比較深刻、單純的。現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同時假象與錯覺不是一回事。
  3.本質和現象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依存。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一對範疇。
  2.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繫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繫和發展過程中並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趨勢。
  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有區別的:它們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產生於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它們的表現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時空上比較確定,是同類事物普遍具有的發展趨勢,偶然性則是不穩定的、暫時的、不確定的,是事物發展中的個別表現;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中居於支配地位,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偶然性居於從屬地位,對發展的必然過程起促進或延緩作用,使發展的確定趨勢帶有一定的特點和偏差
  4.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統一的。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5.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開來會產生三種錯誤觀點:(1)機械決定論,只承認必然性,否認偶然性。它錶面上抬高必然性,實際上是把必然性降低為偶然性,往往會導致宿命論。(2)唯心主義非決定論,把一切看成是純粹偶然的,根本否認必然性,它既會導致唯意志論,也會導致宿命論。(3)既承認必然性,也承認偶然性,但認為有些事情是純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純粹偶然的,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看成是沒有聯繫的兩種孤立的現象。這種觀點在科學上的突出表現就是主張只有必然的東西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偶然性同科學無關。甚至認為“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的任務正是要從偶然性中發現必然性。偶然性不僅表現必然性.而且對事物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
  三、原因和結果
  1.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後相繼、彼此制約的關係範疇。客觀世界到處都存在著引起與被引起的普遍關係,唯物辯證法把這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稱為因果關係或因果聯繫。其中,引起某種現象的現象叫原因,而被某種現象所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2.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是自覺的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確認識因果聯繫,可以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
  四、可能性和現實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係的範疇。現實性是指已經產生出來的有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潛在的東西。是包含在事物中並預示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8 10:33 , Processed in 0.016203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