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85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萬劫皆有因

[複製鏈接]

403

主題

0

好友

525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7-26 22:34: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goldenma 於 2014-8-1 21:33 編輯

大亞灣核電廠安全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李焯芬以佛家智慧「苦、集、滅、道」,冷靜看待日本這場世紀災難, 「萬事萬物必有因,只要洞察事情發生的原因,便會比較平常心」。

「霍亂、天花、白喉曾經肆虐,現在有了疫苗;沙士後,衞生防疫提高了;日本核災後,我相信全球核安全標準亦會提高。」天人競賽,每回人必遍體鱗傷,但總能勝天嗎?

李焯芬說: 「不求人定勝天,但求人天互益,注意減少破壞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先上速成一課:苦,出現煩惱事;集,找出問題根源;滅,找出解決辦法;道,落實解決辦法。

李焯芬說: 「十五年前阪神地震死了六千多人,二十三年前關東地震死了十多萬人,日本經常地震,因為它位於太平洋地震帶,這次東北地區滔天海嘯是結合了數個因素才會形成。日本是島國,沒有天然能源,所以需要核電。中國常鬧水災,因過度伐林而不種樹。大亞灣核電廠放出的蒸氣不含輻射性,比日本福島核電廠安全。」

心痛不如解決問題

「只要我們明白凡事必有因,便會冷靜面對,把精力用於解決問題。正如汶川大地震令人十分痛心,但與其繼續痛苦,不如致力興建抗震樓宇,下次地震時,能保住更多人命。」李焯芬以其一貫冷靜、低低的聲音慢慢說,面對災難的態度,就是慈悲和智慧。


篤信佛教的李焯芬,也運用因緣觀嘗試了解他的學生。他1994 年從加拿大回流香港,回饋母校,任教港大土木工程系,現任港大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長期與年輕人打交道,比起那些視「八十後」、「九十後」為洪水猛獸的政商權貴,對他們有多一分體諒。

去年1 月,立法會門外連日來聚集大班年輕人反對高鐵撥款,李焯芬公開支持撥款,但亦深知道年輕人的怨氣並非無中生有。

「我認得立法會門外有些是我校學生。特首慨嘆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我跟他解釋,年輕人的苦惱和成長環境與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入讀港大時,香港只有兩間大學,每 年只得二千名大學生畢業。現在大學多了,學生每年有十多萬人;以前港大畢業做公務員,好似陳方安生,會有希望升職,將來當署長、局長,但現在可能等十年都 未能升一級,難怪政府醫生躁動。我跟特首說了,希望他明白。」


李焯芬耳聞目睹不少父母過分眷顧子女的故事:「以前出國留學,四年都不會回來一次;現在的留學生,每年回香港四次!」「我讀大學時做project,教授交低一個題目,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做好功課。輪到我教學生,叫他們做project,例如題目是斜坡與山泥傾瀉,有學生竟然要我代他們打電話給政府土木工程處索取檔案資料!」

讓六歲兒派報賺錢

「時下年輕人物資不缺,就 算父母不富有,都會竭盡所能滿足子女。中國大陸的情況更嚴重,家長千方百計幫子女申請學校、找工作。有內地生入讀港大,父母跟着來港照顧他,永遠把子女放 在溫室中。」

李焯芬有兩名兒子,他津津樂道兒子在加拿大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點點磨練: 「小兒子大約六歲時,想賺零用錢,天未亮便出門送報紙,冰天雪地都要開工,份份報紙都像周末《南華早報》般又厚又重,兒子用雪橇拖着大疊報紙,在五六個街 口的社區範圍內逐家逐戶派,又要向客人收賬和處理投訴。派完報紙他就上學去。」

愛護孩子不一定要整天把他們抱在懷裏,李焯芬笑說: 「我一早上班,理不到;我太太不放心,開車悄悄跟蹤兒子,老遠望着他派報紙,不能讓他察覺,兒子怕同學取笑,他們有句話:Don’t be your mother’s baby!」

李焯芬翻開自己的著作,順手拈來一個故事作結:「農夫遇見上帝,祈求不要風霜烈日乾旱雀鳥蟲害,上帝應允。秋收時田裏長出許多麥穗,但沒有結出麥子,農夫大失所望,上帝跟他說,避開自然界所有考驗和磨難,麥子就無法結實生長。磨練是成長的一部分。」《走出困境》

活在當下 普度眾生

李焯芬八十年代與佛學結緣,星雲大師到多倫多建寺時與他相識,大師贈他幾本佛理書,他坐長途飛機時便閱讀,久而久之有所領悟:要活在當下,專心做好眼前工作。

李焯芬眼前和將來都有很多工作,在香港和內地有多項公職。事情總比時間多。

他有不少著作是藉真實或虛構故事講人生道理,引導讀者從生活中感悟大智慧,單看書名例如《心無罣礙》、《活在當下》、《輕安自在》,多多少少猜到他追求一個怎樣的心靈境界。

輕安自在,輕鬆、安樂、自在,談何容易!李焯芬說話不徐不疾,聲調很輕,但談到全球能源問題、中國大陸彝族孤兒時,特別沉重,不見笑容。

李焯芬中學時期閱讀不少中國小說,知道水利是中國農業命脈。八十年代他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水電局做水電、核電工作時,已經開始長途跋涉往返中國西南山區,參與水利工程建設。

回流香港後,返內地更方便。行走窮鄉僻壤多了,動惻隱之心,十多年前開始成立基金會,籌款在四川、雲南、陝西、安徽、江西、貴州建校、建醫院、助學及助養孤兒。

他翻開一本圖片集,向記者介紹何謂「家徒四壁」,四川涼山的彝族孤兒與老邁祖父母相依為命,他們的家就是一間完全沒有家具的破房子,「孩子的父母愛滋病去世了,這裏的孤兒估計有八千人,現在校舍只照顧到兩千人,要繼續籌款,慢慢來……」。

一位晨運客在沙灘散步,見到淺水窪有大量被前一夜暴風雨捲上岸的小魚,命不久矣,有個小男孩逐一撿起小魚,送回大海,晨運客說:「有幾百幾千條,你救不完的。誰在乎?」男孩說:「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主題

0

好友

525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4-7-26 22:40:09 |只看該作者
「男高音的故事」


世界三大男高音,分別是意大利的帕華洛,以及西班牙的杜鳴高與卡里拉斯。

同行如敵國,杜鳴高與卡里拉斯都在演唱合約中規定 - 音樂會主辦者不能在同一個音樂會中請兩人同埸演出。


一九八七年,卡里拉斯患了血癌。自此以後,他要經歷一個漫長而痛苦的治療過程。但昂貴的醫療費用,為他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在他無力再擔負醫療費用的時候,有人告訴他:馬德里有個荷姆沙基金會,是專門為幫助像他這樣的血癌病人而設的。卡里拉斯因此向基金會提出了資助的申請,並且得到了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最後,他成功地克服了頑疾,重新回到聲樂演出的舞台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卡里拉斯銘記著荷姆基金會的恩惠,康復後很希望參加基金的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以作回饋。他竟發現這個荷姆沙基金的創辨者,會長和主要捐款者,原來就是杜鳴高。基金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

杜鳴高一直以來隱蔽著自己在基金會中的角色,目的是不是不想讓卡里拉斯知悉 - 他正在接受[敵人]的資助,以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卡里拉斯得悉真相後,感動不已。一次,在杜鳴高演唱之後,他走到舞台上,跪在杜鳴高跟前,請求他的原諒,並當眾表達了他對杜鳴高的無限感激。杜鳴高也熱情地擁抱著他,祝賀他的康復。兩人前嫌盡釋,並自此建立了生死不渝的深厚友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4 07:16 , Processed in 0.013019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