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4472|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麽天安門又褂孫中山像? 假嘎咩 冇人提下?

[複製鏈接]

166

主題

0

好友

149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5-4 13:50: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为什么天安门又挂孙中山像?                       
                                                        发布时间:2014-04-29 09:58 作者:网易真话 字号:[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点击: 22975次
                                                                                    本文由“网易真话”授权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网易真话微信公众账号:zhenhuapindao



  广场内大批游人在巨像前找机会拍照。有个小女孩问爸爸:“他是谁啊?”爸爸只说:“孙中山。”曾经有媒体这样开篇报道孙中山巨像高挂天安门。

  这幅画像,高6.5米,宽5.2米,重达2吨。每逢“五一”、“十一”,它就通过起重机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遥相呼应。

  细心者可发现,每当这画像挂出时,总能抢占各大网站的头条。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疑问:为什么天安门又挂起孙中山画像?为什么每次挂起的时间都是“五一”、“十一”?这背后是怎样的传统和演变呢?

  在“五一”、“十一”登场

  早在1928年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孙中山像就被挂到天安门城楼上了。当时在画像两旁,还有孙中山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缅怀这位1925年去世的革命先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孙中山的画像就被摆放在了天安门广场。彼时,作为国家副主席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看到丈夫画像心情复杂,热泪盈眶。

  此后,从19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时,就会在纪念碑前竖孙中山画像。

  1959年国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周年庆典当天,孙中山的画像还和毛泽东一起出现在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在1956年孙中山90周年诞辰之时,毛泽东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评价,“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学者们认为,毛泽东的这番讲话确定了孙中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地位。

  尽管学界对孙中山“国父”之称存疑,但坊间舆论的争执没有改变每逢“五一”、“十一”在天安门广场竖起孙中山画像的传统。

  在官方的解释中,在国庆竖起孙中山画像是因为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强调毛泽东对孙中山的推崇。而孙中山与五一劳动节的关系,并没有官方的解释。有媒体归因于孙中山在1924年五一劳动节时的工人集会演讲。孙中山在此次演讲中强调“工人要担任抬高国家地位的责任”,这被称为孙中山转而重视工农力量的标志。同时,党中央也一直强调俄国10月革命对孙中山政治思想转变的影响。

  此外,在2005年“五一”前,人民网报道,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4月28日到达北京,开始在京为期两天的参访活动。28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摆出孙中山先生像。

---左記鳳凰網都有人提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主題

0

好友

149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4-5-4 13:52:28 |只看該作者
广场伟人像的变迁
  2011年1月11日,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国家博物馆的北面,竖立起一座总高度达9米5的孔子青铜塑像。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人民网超过2万人的在线调查中,七成网友认为“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



  在100天后,孔子退出天安门广场。一星期后,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连夜登场了。

  最初的媒体报道,将“孔去孙来”联系在一起,争论国家尊孔尊孙。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甚至与这一年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也无关。只是遵循“传统”庆祝节日而已。

  孔子不是唯一一位被请进来,又送出去的伟人。在这个广场上,各色伟人的画像来来往往,见证中国主流思想的变迁。

  在民国时期,袁世凯和蒋介石像就挂在了天安门广场。袁世凯自191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作霖离开北京,16年间一直挂着他的画像。



  在孙中山像被短暂地挂上城楼后,1928年开始蒋介石像便挂上了天安门。那时候不但天安门上有,前门上也有,只不过那时候广场还没拓展到前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12天后的元宵节。为了配合传统节日,当天,北平约20余万市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党的领导人画像,一同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引起成千上万人的注意。这是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挂到天安门城楼上,也是天安门城楼第一次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军领导人的画像,还是在天安门历史上悬挂画像最多,且仅有的一次。

  这一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1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又一次重新布置,悬挂了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的画像。画像之间,一颗巨大的红星光彩闪烁。这一天,毛泽东也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从那时开始响彻广场。



  19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节日时,不但城楼正中悬挂毛主席画像,纪念碑前竖孙中山像,广场东侧还竖立马克思、恩格斯画像,西侧竖立列宁、斯大林画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让马恩列斯等共产主义导师的画像共聚一堂,形成极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时,天安门城楼正中便挂着斯大林半身像,同时悬挂着横条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当天,因为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的到来,阅兵和群众游行的规模都达到了空前。当时,几乎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而在群众游行队伍中,不但有毛泽东、孙中山的画像,还抬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画像,抬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

  除此之外,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的画像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

  苏联领导人之后,金日成、胡志明、贝鲁特、萨波托斯基、皮克、乔治乌·德治、拉科西、契尔文科夫、霍查、泽登巴尔、德田球一、多列士、陶里亚蒂、福斯特、波立特、伊巴露丽、普列斯特斯等“各国人民领袖”的画像依次出现。

  整个“伟人像”队伍就像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聚会,象征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盛时期到来。

  随着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以及1970年代党中央领导人的相继去世,天安门广场上的肖像再次恢复到1950年代初时的格局。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根据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天安门广场只保留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今后在必要的时候才悬挂马、恩、列、斯等导师的画像。

  直到1989年4月,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再次进行改革。规定此后的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只竖立孙中山画像,不再竖立马、恩、列、斯等导师画像,理由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节日期间都是悬挂本国民族英雄画像。孙中山像作为国父和中国的珍贵遗产被保留下来。

  在这之后,天安门广场上的肖像一直保持这样的格局。

  谁在创作伟人画像

  相比孙中山巨幅画像,毛泽东巨幅画像的创作历史更有迹可循。

  新中国开国典礼筹委会决定悬挂毛泽东主席像之后,此工作便交给了当时的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真正落实工作的是宣传部所属的文工团舞美队(即现在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具体画毛主席画像的任务落在了由徐悲鸿任院长的国立艺专(解放后与华北大学艺术系合并,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的讲师、画家周令钊身上。此后,天安门城楼巨幅毛主席像又经历了张振仕、王国栋以及葛小光画家之手。另有葛小光同门师弟刘扬(1979年天安门毛主席像由其绘制)。其中王国栋从1964年至1976年主画。葛小光从1977年至今主画。

  创作伟人画像的工作室则在内部被称之为“领袖画室”。根据参与毛泽东巨幅画像创作的王其智介绍,他们与组长张振仕一起会接受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会场的领袖画像、以及“五一”、“十一”集会时广场正中的孙中山画像等任务。

  “领袖画室”按照周恩来所说进行创作,“不只是要对着相片画得像,而且要以艺术的高度去创作画出既形似又传神的领袖风采来。”

  在工作过程中,由画家张振仕带领王其智和金石三人,反复研究悬挂在天安门的毛主席肖像油画的画法,画出的伟人像,既保持了油画艺术的特点,又适合世界最大的广场环境,形成了世界肖像画中独树一派的中国伟人画像的“标准”。出自“领袖画室”的伟人像,被当年来访的前苏联功勋绘画艺术家们叹为观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作,更是一份体力活。在创作巨幅画像的过程中,画家往往需要不断从梯子上下来,跑到二十米外看效果。画一幅画往往需要跑成百上千次,创作的感觉便是在跑来跑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为了少跑一点距离,画家们会备一个望远镜,倒过来用,或者用一个缩小镜来查看效果。

  创作的成果会被起重机吊着运送至天安门广场,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瞻仰合影。


来源: 网易真话  | 来源日期:2014-04-29 | 责任编辑:孟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主題

0

好友

149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板凳
發表於 2014-5-4 13:56:41 |只看該作者
(鳳凰網)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730658.html?touping

天安门广场挂孙中山像传递什么信号?

近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4月29日,“五一”假期前夕,北京天安门广场已经迎接了大批的游客。广场内大批游人在巨像前找机会拍照。有个小女孩问爸爸:“他是谁啊?”爸爸只说:“孙中山。”曾经有媒体这样开篇报道孙中山巨像高挂天安门。这幅画像,高6.5米,宽5.2米,重达2吨。每逢“五一”、“十一”,它就通过起重机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遥相呼应。细心者可发现,每当这画像挂出时,总能抢占各大网站的头条。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疑问:为什么天安门又挂起孙中山画像?为什么每次挂起的时间都是“五一”、“十一”?这背后是怎样的传统和演变呢?
孙中山是革命的先驱者,他先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果改为“民主、民权、民生”对中国进步做出的贡献是很大的;尽管他的“三民主义”也遭到一些人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基本上是东抄西凑,自相矛盾,思想极度混乱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三民主义”对中国的特殊时期来说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经的起历史的考验!就算孙中山东抄西凑,他也是“三民主义”的传播者,在近代中国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早在1928年蒋介石北伐胜利后,孙中山像就被挂到天安门城楼上了。当时在画像两旁,还有孙中山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缅怀这位1925年去世的革命先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孙中山的画像就被摆放在了天安门广场。彼时,作为国家副主席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看到丈夫画像心情复杂,热泪盈眶。此后,从19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时,就会在纪念碑前竖孙中山画像。1959年国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周年庆典当天,孙中山的画像还和毛泽东一起出现在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在1956年孙中山90周年诞辰之时,毛泽东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评价,“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可见孙中山先生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今年天安门的广场又挂起了孙中山像,其实中央也是向民众传递改革的信息!也证明中央下决心反腐,重新重视工农阶层,因为近几年来,中国民生问题,社会演变的矛盾很是糟糕,利益被权力阶层瓜分,民众毫无政治地位,尊严被随意践踏,官民之间的裂痕在不断的加深,这对一个国家来说象征着一种没落的表现,特别对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是更加的危险。做为当局自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习李王组反腐喊出“零容忍”“壮士断臂”的壮语来。

从今年来看,落马贪官不断,官场大地震,对中国现有官场还具有震慑作用,也赢得了民众的赞赏,因为有一点大家要知道,中国造成现今这般局面,是很难一下就能纠正过来!对于急性子希望改革者来说,恐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希望;虽说有些民主人士认为这样反腐不够彻底,但对习李王反腐收到的效果还是认可的!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效果而已,我们不要小瞧了腐败份子,如果他们进行反扑,很有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有时候,中央在反腐的时候,会考虑到各种利害关系的平衡,在反腐的过程会出现滞致。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结果,某些“大老虎”被赤裸裸的剥光了,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但中央就是迟迟不公开,因为这里面就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关系的平衡!因为有时候冒冒失失的把“大老虎”抛出,就会让那些躲在后面的“虎王”及“虎兄虎弟”受惊的,所以一定要等于适合的时机方才公布出来!
现任主席习近平曾说过:“中国政革是倒逼的形式”,现今网络时代,言路广开,也是民间庙堂人士欢聚一堂,共讨国事的时代,这是以往历史没有过的迹象,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民众的议论往往会遭到政府打压,有些人说了几句一些政府的坏话,地方政府便派爪牙跨省抓捕,这哪里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果。还有一些政府官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装出很大肚,接受各方的批评,可真有人批评的时候,就受不了。
这种行为很像历史上一个人物——王世充,这位当了三年的皇帝常常爱讲大话,嘴里说的很好听,但让他去实施的就看不见踪影了。他阁下曾经郑重其事地在大门外立了三块牌,求文臣、求武将、求冤屈,结果大家一窝蜂找来,他却“终无所施行”;在刚刚当上皇帝的那一会儿,他阁下也想学当明君,于是就搞创新,轻车简从,骑马上街溜达,见人给人说,我这皇帝跟别的皇帝不一样,就像一州长官一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来听民言观民意察民情,大家有话有事就说啊,结果,大家又一窝蜂来说了,他老人家却累了烦了,“数日后不复更出”。而现今,我们的很多行政官员在这方面都传承的很好,看来王世充的徒子徒孙还不少呀!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已经一百多年,而新的“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也有九十年了,但对目前的中国来说,这些还离人民很遥远!因为一直以来,权力阶层一直还是高高在上奴役着民众,剥削着;他们当惯了“老爷”,总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这种封建思想在中国许多官老爷的脑袋里就一直都存在,如果不打破这些旧制度,迂腐落后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所以,当天安门广场上重新挂上孙中山像,人们看到的时候,就想起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主題

0

好友

149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地板
發表於 2014-5-4 14:32:47 |只看該作者
习顺天行!国父巨幅画像惊现天安门广场(多图)
梁新
   



[size=-1]游人在国父巨幅画像前拍照留念。国父希望的中国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的最后一集里,在张勋复辟期间,有国父的一大段演讲,重现了历史的真实。

国父在演讲中提到了中山装的设计内涵:

哦!对了,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点古怪是吧,连裁缝都说是很奇怪的。但是我要说这是,这是为了完善共和。你们还觉得奇怪是吗?我要说,这就是共和,这就是共和的衣服。这边,我设计了三颗扣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爱。这边也有三颗扣子──民族、民权、民生。

那宪法呢?呵呵呵,我说的不是三权宪法。我发明了个新词,叫五权宪法。(孙中山用手拍着中山装上的四个口袋)这里装的是立法权,这儿装的是行政权,这儿装的是司法权,这三权你们都很熟悉,叫间接民权。

我情有独锺的是直接民权。要让普通的民众都有直接参政、议政的权力!一个是考试权,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考试的传统,后来把科举废除了,当然,这对后来大兴新学有好处,可当官就不再考试了,这不好,这就像倒脏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啊。民国六年来,在行政上用的是什么人啊,都是他袁世凯北洋的人,至今还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考试权还给民众。今后,凡行政用人,一定要经过考试,不管是谁!

还有一个是弹劾权。没地儿装了,不急,不急,(孙中山解开上衣纽扣,指着内侧左边的口袋)装在这儿,弹劾权!为什么要把弹劾权藏在里面呢?因为它是民众的杀手锏,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杀出来,弹劾你。所以你要战战兢兢的当官,老老实实的为民做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9 23:38 , Processed in 0.019200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