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上座部佛教《帕奥禪師與止觀禪修》(中文字幕) [打印本頁]

作者: chriswong    時間: 2017-10-11 16:01
標題: 上座部佛教《帕奥禪師與止觀禪修》(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Ogj6XeN5c

緬甸帕奧禪師(Pha Auk Sayadaw),法名烏.阿欽納(U Archin),一九三四年出生於緬甸中南部興達塔鎮(Hinthada Township)雷鐘(Leigh Jhyaung)村莊。一九四三年(九歲)於同村的薩林寺(Sa Lin Monastery)依止烏.叟衲(U Sona)長老披剃出家受沙彌戒。一九五四年(二十歲)在興達塔鎮內的耶吉寺(Ye Gyi Monastery)依烏.班尼亞(U Pabba)長老進受比丘戒。至二○○七年為止,戒臘已有五十四年。

一九五六年(二十三歲)參加僧伽會考,取得Dhamma-acariya(法師)的資格。一九六四年(三十歲)時曾跟隨數位當代長老學習四界分別觀、出入息念、觀禪等業處多年,隨後於塔東鎮(Thaton)尼明達拉山(Nemindara Hill)達溫居(Tawaing Gyi)森林,召特隆山(Kyauk Talon )樂心寺(Citta Sukha Monastery),及葉鎮(Ye Township)附近的阿馨叢林寺(Ah Sin Tawya)等,渡過十餘年的潛修時光。在這期間,依據巴利聖典及其相關註疏,深入研究禪觀理論以配合止觀實踐,兼習頭陀行(dhutavga)。 一九八一年(四十七歲)應烏.阿伽尼亞(U Aggabba)長老之邀接任帕奧叢林禪院住持,開始教授內部住眾禪修,因其教法殊勝,目前依止學眾已增至數百人,來自世界各國之僧尼及愛好禪修人士極其踴躍。現於緬甸國內,除了毛淡棉本部——帕奧禪林之外,首都仰光、北緬曼德里及東枝等市區,亦設有分部。 所授禪法,依據《清淨道論》中三學、七清淨及十六觀智之次第,強調禪修者應以「戒清淨」為定、慧二增上學之基礎。因人之根器與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觀)或「四界分別觀」入門,遍修入禪業處和「三十二身分」,「白骨觀」,「十遍」,「四護衛禪」(「四梵住」、「佛隨念」、「不淨觀」及「死隨念」),得具色、無色界八定之後,次以「色、名」業處,「緣起」,「相、味、現起與足處」修習觀禪(毘婆舍那)。 禪師更於教學之餘,以八年時間完成五本共約四千餘頁之鉅著『趣向涅槃之道』(Nibbanagaminipatipada),其內容為:

一、「出入息念」與「色業處」
二、「名業處」
三、「緣起」
四、「相、味、現起與足處」
五、「觀禪」(附「止禪」) 一九九六年受到緬甸政府肯定,頒佈Maha Kammatthanacariya(大業處阿闍黎,即大禪師)的榮譽。

帕奧禪法簡介 禪師早年出家,精通巴利三藏及諸註釋,也背誦很多巴利語經論,所以當他在講經及開示時,常依傳統,先背誦一段經文,再依文詳釋。禪師會說英語,雖然不是很精通,但是在小參、禪法的傳授時應沒有問題。(此道場有許多受英文教育的馬來西亞僧尼,可以幫忙翻譯,不須硬學英語)。禪師的禪修教授善巧與耐心、慈悲、為法忘軀,沒有門戶之見,只要你有能力修習,沒有私心的傳授等等,這些需要你自己去體會,實在不愧為聲聞中的菩薩。禪師一向不透露自己的有禪定、神通、證果之類的話,但有能力的修行者,則可知其高深莫測。

一般修學者都以安那般那(出入息念)為初門,修到四禪,再以四禪禪相的威力觀三十二身分(初禪)、再修骨相,取他人的骨相作為白遍業處。修慈則依照《清淨道論》的方法證五百二十個安止定,再修四種保護業處:佛隨念 (有些過去世曾見過世尊者,他在修佛隨念時,則在禪相中,可浮現出當時世尊的容貌)、不淨觀、死隨念,然後再觀四大(界差別觀)。但是也有少數行者,因已長久修習毘婆舍那或是身心比較敏銳,適合修習四大觀的人,禪師則會鼓勵從四大修起。修四大觀到可以看到色聚(Pupa-kalapa),再分析六根、三十二身分等,詳在《修安般念與四大種》。

色法修完之後,再修名法。以四禪基礎,在入禪定後的出禪定,檢查心所(禪支), 以及分析在各禪中的心所數目(36﹒35﹒34﹒33)以及確定、瞭解善、不善心所和出入禪心的過程等等,認識及確定名色為名色識別智,此為見清淨(只有名色沒有實我)。修習觀過去世和未來世的名色,之後再修十二緣起等知其因緣果報不虛--緣攝受智,此為解疑清淨。思惟智和生滅智為道非道智見清淨。壞智、怖畏隨觀智、過患隨觀智、厭離智、欲解脫智、審察智、行捨智、隨順智--為行道智見清淨。種性智、道智、果智、觀察智--為智見清淨。禪師所傳授的是以如實知見為主,詳如《清淨道論》和《智慧之光》,希望未來名法緣起和毘婆舍那等四本書也都能再繼續翻譯成英文和中文,利益諸行者。 帕奧禪師為緬甸當代著名業處阿闍黎。其止觀禪法特色,在於重視聖典依據與修學經驗的次第性,所指導各種止禪(奢摩他)業處,均以達到安止定(至少近行定)作為觀禪(毗婆舍那)基礎為目的。禪觀則以「三遍知」(知遍知、度遍知及斷遍知)貫穿慧學:從五蘊的過、未、現,內、外,麤、細等十一項觀所緣下手,如實知見此蘊、處、界(身心)只是名色而無作者、受者、主宰等,嗣後以緣起正觀過、現、未的前後因果關係,確知雖無作者但有因果業報;接著觀察色法、名法及緣起法的相、味、現起與足處,建立「此有故彼有」等「此緣性」的緣起中道,此知解名色與緣起為「知遍知」。從生滅隨觀無常、苦、無我的聚思惟至生滅隨觀為「度遍知」。最後,從壞滅隨觀智怖患起厭、離欲、入三解脫門現見寂滅涅槃得道、果智,此即為「斷遍知」。 帕奧禪師所授禪法殊為詳盡有序,早已名聞遐邇。尤其近年來,千里迢迢到此參學眾日愈增多。據知,每年帕奧禪林雨安居的參學者有時多達三、五百人,一九九七年來自外國人數高達八十餘,單是華裔緇俗四眾弟子,就不下五、六十位。其中不曾閱讀禪師緬、英著作,但聞其名,即從遠到來參學而又不諳緬、英語的華裔學員者不乏其人,在小參或請益禪法時,所面對的語言障礙問題,自也不難理解。為引介華語系佛教界人士認識、瞭解,及協助修學帕奧系統禪法的同參道友們能夠順利完成道業,翻譯與出版華譯本的工作,乃吾人當務之急。2

註釋

1 以上內容,引自〈緬甸帕奧禪師簡介〉,收錄於帕奧禪師著、尋法比丘中譯:《智慧之光》(中譯版),淨心文教基金會出版,版存弘誓文教基金會。
2 以上內容,引自帕奧禪師著、尋法比丘中譯:《智慧之光》(中譯版)之附錄:〈帕奧禪林簡介〉,淨心文教基金會出版,版存弘誓文教基金會。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li1473-118.members.linode.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