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李嘉誠拋售中國資產 把握精準時機! [打印本頁]

作者: Nelsonlai    時間: 2015-9-8 01:13
標題: 李嘉誠拋售中國資產 把握精準時機!
本帖最後由 Nelsonlai 於 2015-9-8 01:14 編輯

全球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波動之際,香港富商李嘉誠(Li Ka-shing) 卻並無太多驚慌失措的理由:他一直在不動聲色地加速行動,降低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依賴。

李嘉誠憑藉敏銳的商業頭腦而成為亞洲富豪,並因此被香港人稱為“超人”,他自2011年以來就不斷削減在中國內地的房地產投資組合。他還出售了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資產。香港是中國內地的國際貿易和融資通道。



00.jpg
隨著圍繞中國經濟放緩、股價下跌以及人民幣突然貶值的擔憂拖累全球市場下挫,李嘉誠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舉動看起來非常有先見之明


這位87歲的大亨讓麾下兩個主要企業集團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 Ltd.)和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 Ltd.)將重心轉向歐洲。過去18個月他投資了200多億美元進行各種交易,包括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一家荷蘭連鎖藥店和一家英國列車車廂製造商,以及將他旗下意大利電信公司和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合併等。這些交易的規模超過李嘉誠過去10年在歐洲進行的所有收購交易之和。

甚至在李嘉誠大舉收購歐洲資產之前,2012年歐洲就超過了大中華(雖然幅度較小),成為和記黃埔營業利潤中貢獻最大的地區。去年,歐洲佔和記黃埔總營業利潤的比例達到42%,大中華地區則降至30%。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誠拋售中國資產的部分原因是,他認為他可以在歐洲獲得比中國更多的利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歐洲一直被視為經濟增長緩慢的集合體,而到目前為止,中國還因為其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吸引眾多投資者。李嘉誠這一觀點可能表明,投資者從中國經濟繁榮期輕鬆獲得高回報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公司管理人士曾表示,歐洲投資機會的大小和規模都要超過香港,目前在香港可供李嘉誠投資的機會已所剩無幾。

現在,隨著圍繞中國經濟放緩、股價下跌以及人民幣突然貶值的擔憂拖累全球市場下挫,李嘉誠的舉動看起來非常有先見之明,更加鞏固了他在投資者心目中先知的地位。不過,公司內部人士以及研究李嘉誠的學者稱,歐元的疲軟使得能夠提供穩定回報的歐洲資產比中國更加便宜,這也是李嘉誠此舉背後的一個動機。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教授吳毓武(Woody Wu)說,李嘉誠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出售的時機。只要價格合適他就會出售,在財務方面他是個天才。

《福布斯》(Forbes)估計,截止9月5日,李嘉誠身家為248億美元。李氏商業帝國被粗略劃分為幾大板塊:房地產、電信、港口、基礎設施、零售和能源行業。今年早些時候,李嘉誠將兩家旗艦公司整合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 0001.HK,, 簡稱:長和),並剝離房地產業務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 ,1113.HK)。這些公司的市值合計大約770億美元。

李嘉誠與長和對此均不予置評。長實地產對記者的郵件提問未予回應。

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均跑贏了香港基準恒生指數,恒指自6月12日以來已累計下跌近24%。長和股價同期下跌10%,長實地產下跌21%,表明李嘉誠也並非全然不受中國內地經濟放緩的影響。

兩位與李嘉誠有過密切合作的人士表示,李嘉誠的大部分房地產投資組合都在中國內地,沒什麼能像一份開發協議那樣使他激動不已。據曾經拜訪過他的人士表示,李嘉誠的辦公室位於香港商務中心區一座大廈的70層,在用比力堅果招待客戶時,他曾指著這座城市的天際線自豪地說,香港八分之一的建築是他一手建造的。

在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開放中國經濟之後,與鄧小平私交甚篤的李嘉誠是首批打入內地市場的海外地產商之一。李嘉誠與後來的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但中國內地觀察人士認為他與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不那麼親密。

2008年,李嘉誠以人民幣49億元(合7.69億美元)的價格將位於上海繁華的金融中心區核心地帶的一座40層的大廈賣給一位私人投資者,此舉令觀察人士大吃一驚。據當時的知情人士透露,三年後市場下跌時,這座大廈再次出售時的價格就比李嘉誠賣出時的價格低了人民幣5億元。

至少自2012年以來,李嘉誠就沒有在中國內地進行過大規模的土地收購,並且出售了商場和住宅開發項目。

里昂證券(CLSA)綜合企業分析師Samuel Hui表示,這表明李嘉誠的企業並不看好市場未來的走向。

一位接近李嘉誠的人士稱,隨著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董事長王健林等中國內地地產巨頭崛起,市場競爭加劇,李嘉誠喪失了他在20世紀90年代所享有的建築技術優勢。王健林已經取代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

公司內部人士和學者提出的李嘉誠退出中國市場的潛在動機包括:他與中國領導層的關係可能淡化,以及李嘉誠準備將業務控制權轉交給他的長子李澤鉅(Victor Li)。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李嘉誠職業生涯的財務學教授范博宏(Joseph Fan)表示,李嘉誠離開中國市場的更重要原因是他在那裡的影響力減弱。

李嘉誠於20世紀50年代在香港以生產塑膠花起家。他已經將業務註冊地由香港遷往開曼群島。去年,他將香港零售連鎖企業四分之一的股權出售給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最近,卡塔爾的主權財富基金收購了李嘉誠在香港16.5%的電力資產。

接近李嘉誠的人士稱,他仍然在打造其商業帝國。

一位熟悉李嘉誠的人士稱,他仍然有著進行大規模交易的精力和強烈興趣,並未對此感到厭倦。


作者: Nelsonlai    時間: 2015-9-8 01:25
看看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真的是學會了,時,空,識啊!

共產黨信唔過,之前在大陸的投資,走得快,好世界!

不愧為香港首富。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li1473-118.members.linode.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